宣筆的讀音 宣筆的意思
宣筆 宣筆產于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筆”),是中國四大名筆之一。據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二三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發現這里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制成改良毛筆。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筆名手。元代以后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后,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2008年,宣筆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宣
- 筆
“宣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uān bǐ]
- 漢字注音:
- ㄒㄨㄢ ㄅㄧˇ
- 簡繁字形:
- 宣筆
- 是否常用:
- 否
“宣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安徽宣城所產的毛筆。 辭典解釋
宣筆 xuān bǐ ㄒㄩㄢ ㄅㄧˇ 安徽省宣城縣所產的毛筆。
網絡解釋
宣筆
宣筆產于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筆”),是中國四大名筆之一。據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二三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發現這里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制成改良毛筆。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筆名手。元代以后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后,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2008年,宣筆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筆”的單字解釋
【宣】:1.公開說出來;傳播、散布出去:宣傳。宣布。宣誓。心照不宣。2.宣召。3.疏導:宣泄。4.(Xuān)指安徽宣城,云南宣威:宣筆。宣腿。5.指宣紙:玉版宣(色白質堅的宣紙)。虎皮宣(有淺色斑紋的紅、黃、綠等色的宣紙)。6.姓。
【筆】:1.寫字畫圖的用具:毛筆。鉛筆。鋼筆。粉筆。一支筆。一管筆。2.(寫字、畫畫、作文的)筆法:伏筆。工筆。敗筆。曲筆。3.用筆寫出:代筆。直筆。親筆。4.手跡:遺筆。絕筆。5.筆畫:筆順。筆形。6.a)用于款項或跟款項有關的:一筆錢。三筆賬。五筆生意。b)用于字的筆畫:“大”字有三筆。c)用于書畫藝術:寫一筆好字。他能畫幾筆山水畫。7.姓。
“宣筆”的相關詞語
* 宣筆的讀音是:xuān bǐ,宣筆的意思:宣筆 宣筆產于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筆”),是中國四大名筆之一。據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二三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發現這里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制成改良毛筆。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筆名手。元代以后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后,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2008年,宣筆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解釋
指安徽宣城所產的毛筆。辭典解釋
宣筆 xuān bǐ ㄒㄩㄢ ㄅㄧˇ安徽省宣城縣所產的毛筆。
宣筆
宣筆產于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筆”),是中國四大名筆之一。據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二三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發現這里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制成改良毛筆。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筆名手。元代以后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后,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2008年,宣筆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1.公開說出來;傳播、散布出去:宣傳。宣布。宣誓。心照不宣。2.宣召。3.疏導:宣泄。4.(Xuān)指安徽宣城,云南宣威:宣筆。宣腿。5.指宣紙:玉版宣(色白質堅的宣紙)。虎皮宣(有淺色斑紋的紅、黃、綠等色的宣紙)。6.姓。
【筆】:1.寫字畫圖的用具:毛筆。鉛筆。鋼筆。粉筆。一支筆。一管筆。2.(寫字、畫畫、作文的)筆法:伏筆。工筆。敗筆。曲筆。3.用筆寫出:代筆。直筆。親筆。4.手跡:遺筆。絕筆。5.筆畫:筆順。筆形。6.a)用于款項或跟款項有關的:一筆錢。三筆賬。五筆生意。b)用于字的筆畫:“大”字有三筆。c)用于書畫藝術:寫一筆好字。他能畫幾筆山水畫。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