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論的讀音 對策論的意思
又稱“博弈論”、“競賽論”。運籌學的一個分支。用數學方法研究帶有競賽或斗爭性質的現象。主要研究決策者是否存在制勝對方的最優策略,以及如何確定這種策略。運用對策論,可對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行為科學產生的模型作出分析判斷。在管理科學、系統控制和統計決策等領域都有應用。
- 對
- 策
- 論
“對策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uì cè lùn]
- 漢字注音:
- ㄉㄨㄟˋ ㄘㄜˋ ㄌㄨㄣˋ
- 簡繁字形:
- 對策論
- 是否常用:
- 否
“對策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又稱“博弈論”、“競賽論”。運籌學的一個分支。用數學方法研究帶有競賽或斗爭性質的現象。主要研究決策者是否存在制勝對方的最優策略,以及如何確定這種策略。運用對策論,可對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行為科學產生的模型作出分析判斷。在管理科學、系統控制和統計決策等領域都有應用。
網絡解釋
“對策論”的單字解釋
【對】:1.回答:對答如流。2.向著;朝著:槍口對準敵人。3.對抗;敵對:對手。針鋒相對。4.對待。例:對事不對人。5.正確;正常;相合:這話很對。神色不對。數目不對,還差一些。6.把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比較,看是否相符合:校對。對表。7.使兩個東西接觸或配合:把破鏡片對到一起。對榫。8.投合;適合:倆人很對脾氣。對心思。9.成雙的:對聯。10.攙入(多指液體):對水。11.?介詞。1.與“對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對你的建議,他很重視。2.對待:小王對他有意見。3.朝;向:對人民負責。
【策】:1.古代寫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簡策。2.古代考試的一種文體,多就政治和經濟問題發問,應試者對答:對策。策問。3.我國數學上曾經用過的一種計算工具,形狀跟“籌”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訣寫在上面以計算乘除和開平方。4.計謀;辦法:上策。獻策。束手無策。5.謀劃;籌劃:策反。策應。6.姓。7.古代趕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馬的身體,使它向前跑。8.用策趕馬:鞭策。策馬前進。9.拐杖:扶策而行。
【論】:[lùn]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論。議論。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論。社論。歷史唯物論。3.評定;看待:論罪。相提并論。4.介詞。按照:論堆賣。論件計工。[lún]〔論語〕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編纂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和弟子間的談話,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對策論”的相關成語
“對策論”的相關詞語
* 對策論的讀音是:duì cè lùn,對策論的意思: 又稱“博弈論”、“競賽論”。運籌學的一個分支。用數學方法研究帶有競賽或斗爭性質的現象。主要研究決策者是否存在制勝對方的最優策略,以及如何確定這種策略。運用對策論,可對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行為科學產生的模型作出分析判斷。在管理科學、系統控制和統計決策等領域都有應用。
基本解釋
又稱“博弈論”、“競賽論”。運籌學的一個分支。用數學方法研究帶有競賽或斗爭性質的現象。主要研究決策者是否存在制勝對方的最優策略,以及如何確定這種策略。運用對策論,可對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行為科學產生的模型作出分析判斷。在管理科學、系統控制和統計決策等領域都有應用。【對】:1.回答:對答如流。2.向著;朝著:槍口對準敵人。3.對抗;敵對:對手。針鋒相對。4.對待。例:對事不對人。5.正確;正常;相合:這話很對。神色不對。數目不對,還差一些。6.把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比較,看是否相符合:校對。對表。7.使兩個東西接觸或配合:把破鏡片對到一起。對榫。8.投合;適合:倆人很對脾氣。對心思。9.成雙的:對聯。10.攙入(多指液體):對水。11.?介詞。1.與“對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對你的建議,他很重視。2.對待:小王對他有意見。3.朝;向:對人民負責。
【策】:1.古代寫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簡策。2.古代考試的一種文體,多就政治和經濟問題發問,應試者對答:對策。策問。3.我國數學上曾經用過的一種計算工具,形狀跟“籌”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訣寫在上面以計算乘除和開平方。4.計謀;辦法:上策。獻策。束手無策。5.謀劃;籌劃:策反。策應。6.姓。7.古代趕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馬的身體,使它向前跑。8.用策趕馬:鞭策。策馬前進。9.拐杖:扶策而行。
【論】:[lùn]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論。議論。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論。社論。歷史唯物論。3.評定;看待:論罪。相提并論。4.介詞。按照:論堆賣。論件計工。[lún]〔論語〕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編纂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和弟子間的談話,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