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樁的讀音 封樁的意思
封樁 語出:《宋史紀事本末·太祖建隆以來諸政》:“三年八月,置封樁庫。帝平 荊 、 湖 、 西蜀 ,收其金帛,別為內庫儲之,號封樁。凡歲終用度之馀皆入之,以為軍旅饑饉之備。” 宋 葉適 《財總論二》:“于 熙寧 、 元豐 以后,隨處之封樁,役錢之寬剩,青苗之倍息,比 治平 以前數倍。”《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以軍用不足,創取 江 、 浙 、 湖南 諸路大軍月樁錢,以上供、經制、系省封樁等窠名充其數。”
- 封
- 樁
“封樁”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ēng zhuāng]
- 漢字注音:
- ㄈㄥ ㄓㄨㄤ
- 簡繁字形:
- 封樁
- 是否常用:
- 否
“封樁”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宋代的一種財政制度。凡歲終用度之余﹐皆封存不用﹐以備急需﹐故稱。宋太祖建隆三年始行于中央﹐后各地皆有封樁﹐乃至按月而樁﹐稱月樁錢﹐與初意大異。 辭典解釋
封樁 fēng zhuāng ㄈㄥ ㄓㄨㄤ 封存固定不動。
宋.歐陽修〈乞條制都作院〉:「只令打造一色切要使用之物,箭頭、甲葉、槍劍、手刀等。候打造成,于本州軍內送納。仍令別作一項封樁,專準備緩急支與合要軍州。」
如:「祖傳的東西都封樁在暗房里,不能隨便亂用。」
網絡解釋
封樁
語出:《宋史紀事本末·太祖建隆以來諸政》:“三年八月,置封樁庫。帝平 荊 、 湖 、 西蜀 ,收其金帛,別為內庫儲之,號封樁。凡歲終用度之馀皆入之,以為軍旅饑饉之備。” 宋 葉適 《財總論二》:“于 熙寧 、 元豐 以后,隨處之封樁,役錢之寬剩,青苗之倍息,比 治平 以前數倍。”《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以軍用不足,創取 江 、 浙 、 湖南 諸路大軍月樁錢,以上供、經制、系省封樁等窠名充其數。”
“封樁”的單字解釋
【封】:1.古時帝王把爵位(有時連土地)或稱號賜給臣子:封王。分封諸侯。2.姓。3.封閉:查封。封河。大雪封山。封住瓶口。把信封起來。4.(封兒)封起來的或用來封東西的紙包或紙袋:賞封。信封。5.用于封起來的東西:一封信。一封銀子。
【樁】:同“樁”。
“封樁”的相關詞語
* 封樁的讀音是:fēng zhuāng,封樁的意思:封樁 語出:《宋史紀事本末·太祖建隆以來諸政》:“三年八月,置封樁庫。帝平 荊 、 湖 、 西蜀 ,收其金帛,別為內庫儲之,號封樁。凡歲終用度之馀皆入之,以為軍旅饑饉之備。” 宋 葉適 《財總論二》:“于 熙寧 、 元豐 以后,隨處之封樁,役錢之寬剩,青苗之倍息,比 治平 以前數倍。”《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以軍用不足,創取 江 、 浙 、 湖南 諸路大軍月樁錢,以上供、經制、系省封樁等窠名充其數。”
基本解釋
宋代的一種財政制度。凡歲終用度之余﹐皆封存不用﹐以備急需﹐故稱。宋太祖建隆三年始行于中央﹐后各地皆有封樁﹐乃至按月而樁﹐稱月樁錢﹐與初意大異。辭典解釋
封樁 fēng zhuāng ㄈㄥ ㄓㄨㄤ封存固定不動。
宋.歐陽修〈乞條制都作院〉:「只令打造一色切要使用之物,箭頭、甲葉、槍劍、手刀等。候打造成,于本州軍內送納。仍令別作一項封樁,專準備緩急支與合要軍州。」
如:「祖傳的東西都封樁在暗房里,不能隨便亂用。」
封樁
語出:《宋史紀事本末·太祖建隆以來諸政》:“三年八月,置封樁庫。帝平 荊 、 湖 、 西蜀 ,收其金帛,別為內庫儲之,號封樁。凡歲終用度之馀皆入之,以為軍旅饑饉之備。” 宋 葉適 《財總論二》:“于 熙寧 、 元豐 以后,隨處之封樁,役錢之寬剩,青苗之倍息,比 治平 以前數倍。”《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以軍用不足,創取 江 、 浙 、 湖南 諸路大軍月樁錢,以上供、經制、系省封樁等窠名充其數。”【封】:1.古時帝王把爵位(有時連土地)或稱號賜給臣子:封王。分封諸侯。2.姓。3.封閉:查封。封河。大雪封山。封住瓶口。把信封起來。4.(封兒)封起來的或用來封東西的紙包或紙袋:賞封。信封。5.用于封起來的東西:一封信。一封銀子。
【樁】:同“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