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功折過的意思 將功折過的讀音和出處
- 將
- 功
- 折
- 過
- 成語名稱:
- 將功折過
- 成語拼音:
- [jiāng gōng shé guò]
- 成語解釋:
- 同“將功折罪”。
- 成語出處: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拿功勞補償罪過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將功摺過
- 英文翻譯:
- To compromise one's achievement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將功折過”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J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將功折罪
“將功折過”的單字解釋
【將】:[jiāng]1.副詞。就要;快要:天將下雨。2.介詞。把;拿:將革命進行到底。將功贖罪。3.下象棋時直接攻擊對方的將或帥:將軍。4.帶領;攙扶:將幼弟而歸。扶將。5.做:慎重將事。6.休養;調養:將養。7.文言副詞。又;且:將信將疑。8.助詞。表示動作的開始:趕將上去。[jiàng]1.軍銜名。將官。在校之上。2.泛指軍官:將士。損兵折將。3.帶;率領:將兵。[qiāng]請;希望:《將進酒》。
【功】:1.功勞(跟“過”相對):立功。記一大功。2.成效和表現成效的事情(多指較大的):教育之功。功虧一簣。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術和技術修養: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個力使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物體做了功。
【折】:[shé]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虧損:折本兒。折耗。3.姓。[zhé]1.斷;弄斷:骨折。把樹枝折斷了。2.損失:損兵折將。3.彎;彎曲:曲折。百折不撓。4.回轉;轉變方向:轉折。剛走出大門又折了回來。5.折服:心折。6.折合;抵換:折價。折賬。折變。7.買賣貨物時,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標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折。打九折。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后來的一場。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疊: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裝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兒。[zhē]1.翻轉:折跟頭。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
【過】:[guò]1.從一個地點或時間移到另一個地點或時間;經過某個空間或時間:過來。過去。過河。過橋。過年。過節。日子越來越好過了。2.從甲方轉移到乙方:過戶。過賬。3.使經過(某種處理):過羅。過篩子。過濾。過淋。過磅。過秤。過油肉。過過數兒。4.用眼看或用腦子回憶:過目。把昨天的事在腦子里過了一遍。5.超過(某個范圍和限度):過分。過期。過猶不及。樹長得過了房。6.分子結構中有過氧基(—O—O—)結構的:過硫酸根(SO5-)。過氧化氫(H2O2)。7.探望;拜訪:過訪。8.去世:老太太過了好幾天了。9.過失(跟“功”相對):過錯。記過。勇于改過。10.傳染:這個病過人。11.用在動詞后,表示經過:走過廣場。把他送過了橋。12.用在動詞后,表示掉轉方向:翻過一頁。他回過頭看了看。13.用在動詞后,表示超過或勝過:我比不過你。一匹馬比得過兩頭驢。[guo]1.用在動詞后,表示完畢:吃過飯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經開過了。2.用在動詞后,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并未繼續到現在:他去年來過北京。我們吃過虧,上過當,有了經驗了。[guō]姓。
“將功折過”的近義詞
“將功折過”的相關成語
“將功折過”的關聯成語
將字的成語
功字的成語
折字的成語
過字的成語
將開頭的成語
功開頭的成語
折開頭的成語
過開頭的成語
jiang的成語
gong的成語
she的成語
guo的成語
jgsg的成語
將功什么什么的成語
將什么折什么的成語
將什么什么過的成語
什么功折什么的成語
什么功什么過的成語
什么什么折過的成語
“將功折過”造句
他想利用這種方法來敲詐別人,我們倒也不妨將功折過地嚇唬他一下。
但念在傅家曾立過不少功勞,將功折過,法外開恩,只誅其三族,秋后處斬,余者為官者流放西北十年,庶民則男的罰為勞役,女的沒入官邸為奴為婢。
這時候我的腦子已經轉了好幾個彎,最后決定一切都順著白思思的意思來,將功折過,順便看看能不能將美女拐回家。
但是,如果你們輸了,哼!非責罰你們不可,既然贏了就將功折過,這次算啦。
卿曾有過,但始終心存大宋,得機即反出元軍,為我們收復雷州府,收攏宋軍,將功折過,還是大宋好男兒。
* 將功折過的意思 將功折過的成語解釋 將功折過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