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開頭的成語 (31個)
-
1
折沖樽俎
- 成語拼音:
- shé chōng zūn zǔ
- 成語解釋:
- 在杯酒之間取得勝算,現亦指與各國進行外交談判或以高明的談判手段制勝對方
- 成語出處:
- 語本《戰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晉·張協《雜詩》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沖樽俎間,制勝在兩楹。”
-
2
折節下謀士
- 成語拼音:
- zhé jié xià móu shì
- 成語解釋:
-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成語出處:
- 唐·儲光羲《貽鼓吹李丞》:“折節下謀士,深心論客卿。”
-
3
折節下賢人
- 成語拼音:
-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
- 成語解釋:
-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
-
4
折鼎覆餗
- 成語拼音:
- shé dǐng fù zú
- 成語解釋:
- 見“折足覆餗”。
- 成語出處:
- 《南史·張弘策傳》:“拓怯而無斷,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
-
5
折腰五斗
- 成語拼音:
- shé yāo wǔ dòu
- 成語解釋:
- 折腰:彎腰。五斗:五斗米。為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 成語出處:
- 《晉書·陶潛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6
折足覆餗
- 成語拼音:
- shé zú fù zhào
- 成語解釋:
- 《易 系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餗,鼎內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
- 成語出處:
- 《周易·系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
-
7
折沖尊俎
- 成語拼音:
- zhé chōng zūn zǔ
- 成語解釋:
- 折沖: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御敵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進行外交談判。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
-
8
折節讀書
- 成語拼音:
- zhé jié dú shū
- 成語解釋:
- 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
9
折節下士
- 成語拼音:
- zhé jié xià shì
- 成語解釋:
- 折節: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
10
折節向學
- 成語拼音:
- zhé jié xiàng xué
- 成語解釋:
- 折節:改變過去的志向、作風。形容努力刻苦,奮發學習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
11
折腰升斗
- 成語拼音:
- zhé yāo shēng dòu
- 成語解釋:
- 折腰:彎腰。比喻忍受屈辱
- 成語出處:
- 宋·楊澤民《六么令·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內》詞:“折腰升斗,辜負當年舊松菊。”
-
12
折本買賣
- 成語拼音:
- shé běn mǎi mài
- 成語解釋:
- 折:虧損。虧損的生意。泛指吃虧的事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稍似間有些錢,抵死里無多債,權做這場折本買賣。”
-
13
折沖厭難
- 成語拼音:
- shé chōng yàn nán
- 成語解釋:
- 謂能壓服困難,御敵致勝。
- 成語出處:
- 漢·馬融《延光四年日蝕上書》:“必得將兼有二長之才,無二短之累,參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數姿,然后能折沖厭難,致其功實,轉災為福。”
-
14
折沖御侮
- 成語拼音:
- shé chōng yù wǔ
- 成語解釋:
- 語本《詩 大雅 綿》:“予曰有御侮”毛傳:“武臣折沖曰御侮。”后用以謂抗擊敵人。
- 成語出處:
- 語本《詩·大雅·綿》:“予曰有御侮”毛傳:“武臣折沖曰御侮。”
-
15
折膠墮指
- 成語拼音:
- shé jiāo duò zhǐ
- 成語解釋:
- 極言天氣寒冷。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磨衲贊》:“折膠墮指,此衲不寒,爍石流金,此衲不熱。”宋·周密《齊東野語·曝日》:“《冬日初出銘》曰:‘折膠墮指,夢想負背。’”
-
16
折箭為誓
- 成語拼音:
- shé jiàn wéi shì
- 成語解釋:
- 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 成語出處:
- 宋·岳珂《桯史·二將失律》:“虜既得俊邁,折箭為誓,啟門以出二將。”
-
17
折臂三公
- 成語拼音:
- zhé bì sān gōng
- 成語解釋: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成語出處:
-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
18
折沖將軍
- 成語拼音:
- zhé chōng jiāng jūn
- 成語解釋:
- 折沖:挫退敵方的戰車。三國時魏國大將樂進的封號。指英勇無比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折沖將軍樂進。”
-
19
折沖千里
- 成語拼音:
- zhé chōng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沖:古代戰車;折沖:摧毀敵方的戰車,指抵御敵人。指軍事上進行外交談判
- 成語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夫修之于廟堂之上,而折沖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
-
20
折桂攀蟾
- 成語拼音:
- zhé guì pān chán
- 成語解釋:
- 蟾:蟾蜍。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比喻科舉及第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釣鰲手。”
* 第一個字是折的成語,折字開頭的成語,折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