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的讀音 岑參的意思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 岑
- 參
“岑參”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én shēn]
- 漢字注音:
- ㄘㄣˊ ㄕㄣ
- 簡繁字形:
- 岑參
- 是否常用:
- 否
“岑參”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天寶年間進士。曾兩次出塞,往來于安西、北庭。后入朝任右補闕。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邊塞詩派代表,與高齊名,并稱“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詩集》。
辭典解釋
岑參 cén shēn ㄘㄣˊ ㄕㄣ 人名。(西元715~770)?唐棘陽人(今河南新野縣)?。工詩,始佐戎幕,曾至天山一帶,故多邊塞、戰伐之詠。因其屬詞清尚,用心良苦,故詩調特高。累官補闕起居郎,后出為嘉州刺史,故世稱為「岑嘉州」。著有《岑嘉州集》。
網絡解釋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岑參”的單字解釋
【岑】:1.小而高的山。2.崖岸。3.姓。
【參】:[cān]1.加入在內:參加。參與。參政。參賽。參議。2.相間,夾雜:參雜。參半。3.檢驗,用其他有關材料來研究,考證某事物:參考。參照。參省(xǐng)(檢驗省察)。參看。參閱。參檢。4.探究,領悟:參悟。參透。參破。參禪。5.舊指下級進見上級:參見。參拜。6.彈劾,向皇帝告狀:參奏。參劾。參革。[shēn]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參商(“參星”和“商星”,此出則彼沒,兩不相見;喻親友隔離不得相見或彼此對立不和睦)。參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參星酉時現于西方,辰星卯時出于東方;喻互不相關或勢不兩立)。2.中藥名:人參。黨參。[cēn]〔參差(cī)〕長短不齊,如“參差(cī)不齊”、“參差(cī)錯落”。[sān]古同“叁”,三的大寫。
“岑參”的相關詞語
“岑參”造句
梨花,花瓣似雪,象征著事物的純潔、美好。如岑參描寫美好事物如春筍般破土而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再如雷淵贊美梨花的“雪作肌膚玉作容,不嫁嬌艷嫁東風。”。
在岑參詩歌創作中,從作品的內容到風格表現出儒家的許多優秀傳統,如國家民族至上、積極進取精神等。
岑參在嘉州逗留時間雖然不長,但其詩歌很有特色。
岑參詠嘉州詩,雖然在其創作的詩歌中比例不大,卻鮮明地反映出其詩歌創作黯淡低沉、廖落失意的一面。
也有人說,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中的熱海說得就是伊塞克湖。
身在西北軍中的岑參就曾設法傳密訊于李白。
這期間他還時常與岑參兄弟“仙侶同舟晚更移”呢,攜妓納涼,逍遙快活。
真金白銀,不如真情傳神,真愛無邊,不如幸福臨門,真心一片,只為你幸福岑參。7.14銀*情人節,把真心真意真情送上門,只愿你愛情甜蜜融一身,萬事如意臨你身,快快樂樂不離分。
像豪放飄逸的李白,像盤馬彎弓、親歷戰陣的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其俠氣雄心或可理解;但是就連一些“苦吟派”。
* 岑參的讀音是:cén shēn,岑參的意思: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基本解釋
(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天寶年間進士。曾兩次出塞,往來于安西、北庭。后入朝任右補闕。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邊塞詩派代表,與高齊名,并稱“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詩集》。
辭典解釋
岑參 cén shēn ㄘㄣˊ ㄕㄣ人名。(西元715~770)?唐棘陽人(今河南新野縣)?。工詩,始佐戎幕,曾至天山一帶,故多邊塞、戰伐之詠。因其屬詞清尚,用心良苦,故詩調特高。累官補闕起居郎,后出為嘉州刺史,故世稱為「岑嘉州」。著有《岑嘉州集》。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岑】:1.小而高的山。2.崖岸。3.姓。
【參】:[cān]1.加入在內:參加。參與。參政。參賽。參議。2.相間,夾雜:參雜。參半。3.檢驗,用其他有關材料來研究,考證某事物:參考。參照。參省(xǐng)(檢驗省察)。參看。參閱。參檢。4.探究,領悟:參悟。參透。參破。參禪。5.舊指下級進見上級:參見。參拜。6.彈劾,向皇帝告狀:參奏。參劾。參革。[shēn]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參商(“參星”和“商星”,此出則彼沒,兩不相見;喻親友隔離不得相見或彼此對立不和睦)。參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參星酉時現于西方,辰星卯時出于東方;喻互不相關或勢不兩立)。2.中藥名:人參。黨參。[cēn]〔參差(cī)〕長短不齊,如“參差(cī)不齊”、“參差(cī)錯落”。[sān]古同“叁”,三的大寫。
梨花,花瓣似雪,象征著事物的純潔、美好。如岑參描寫美好事物如春筍般破土而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再如雷淵贊美梨花的“雪作肌膚玉作容,不嫁嬌艷嫁東風。”。
在岑參詩歌創作中,從作品的內容到風格表現出儒家的許多優秀傳統,如國家民族至上、積極進取精神等。
岑參在嘉州逗留時間雖然不長,但其詩歌很有特色。
岑參詠嘉州詩,雖然在其創作的詩歌中比例不大,卻鮮明地反映出其詩歌創作黯淡低沉、廖落失意的一面。
也有人說,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中的熱海說得就是伊塞克湖。
身在西北軍中的岑參就曾設法傳密訊于李白。
這期間他還時常與岑參兄弟“仙侶同舟晚更移”呢,攜妓納涼,逍遙快活。
真金白銀,不如真情傳神,真愛無邊,不如幸福臨門,真心一片,只為你幸福岑參。7.14銀*情人節,把真心真意真情送上門,只愿你愛情甜蜜融一身,萬事如意臨你身,快快樂樂不離分。
像豪放飄逸的李白,像盤馬彎弓、親歷戰陣的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其俠氣雄心或可理解;但是就連一些“苦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