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巡院的讀音 巡院的意思

    巡院 巡院在唐后期隸屬于御史臺,監察地方,經濟財政成為巡院監察的重點。大歷時,劉晏為鹽鐵使,在江淮以北的轉運路線上設揚州、陳許、汴州等13個巡院,主要負責保證轉運路線暢通,并配合新行的鹽法緝查私鹽。貞元八年(公元792年)以后,度支、鹽鐵轉運使、甚至戶部均分置巡院,使巡院數額增加,由此前的道普及到州,形成了留后、巡院、分巡院三級制。從史籍和墓志看,巡院名稱可考者有65個。知院官(揚子、河陰、江陵、東都、京師、嶺南等稱留后)為巡院的長官,多由御史、檢校尚書省郎官充任,掌院內財務出納,錢貨收支,“稽勾緡錢,掌司財幣”。知院官下,設判官、巡官數人,職掌與三司使下的判案官、巡官相似。巡院下負責勾檢的胥吏有巡覆官、勾檢官、勘會官、巡檢官等,各有所司,分別負責賬簿勾稽與檢覆巡查。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嚴格地方戶賬及墾田賬的制定。“如有隱漏,仍委御史臺及所在巡院察訪聞奏”。大和七年(公元833年)詔敕規定:“諸道方鎮刺史等,有聚斂貨財,潛行饋遺者,委御史臺糾察以聞,仍委度支鹽鐵分巡院同為訪察。”其他監察諸道兩稅外擅加征稅等也是如此。這時巡院隸屬于御史臺,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御史中丞高元裕強調“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并屬臺司,凡有紀綱公事,得以指使”,說明了巡院這種隸屬關系。此外,巡院在監察方鎮、州刺史、縣令等職責上,直接隸屬于書門下。
    • xún
    • yuàn

    “巡院”的讀音

    拼音讀音
    [xún yuàn]
    漢字注音:
    ㄒㄩㄣˊ ㄩㄢˋ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巡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官署名。掌緝捕刑訊。后周分左﹑右軍巡院,屬侍衛親軍。宋元佑三年,以罷大理寺獄,在開封置軍巡院。元于上都﹑大都均置有警巡院。

    網絡解釋

    巡院

    巡院在唐后期隸屬于御史臺,監察地方,經濟財政成為巡院監察的重點。大歷時,劉晏為鹽鐵使,在江淮以北的轉運路線上設揚州、陳許、汴州等13個巡院,主要負責保證轉運路線暢通,并配合新行的鹽法緝查私鹽。貞元八年(公元792年)以后,度支、鹽鐵轉運使、甚至戶部均分置巡院,使巡院數額增加,由此前的道普及到州,形成了留后、巡院、分巡院三級制。從史籍和墓志看,巡院名稱可考者有65個。知院官(揚子、河陰、江陵、東都、京師、嶺南等稱留后)為巡院的長官,多由御史、檢校尚書省郎官充任,掌院內財務出納,錢貨收支,“稽勾緡錢,掌司財幣”。知院官下,設判官、巡官數人,職掌與三司使下的判案官、巡官相似。巡院下負責勾檢的胥吏有巡覆官、勾檢官、勘會官、巡檢官等,各有所司,分別負責賬簿勾稽與檢覆巡查。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嚴格地方戶賬及墾田賬的制定。“如有隱漏,仍委御史臺及所在巡院察訪聞奏”。大和七年(公元833年)詔敕規定:“諸道方鎮刺史等,有聚斂貨財,潛行饋遺者,委御史臺糾察以聞,仍委度支鹽鐵分巡院同為訪察。”其他監察諸道兩稅外擅加征稅等也是如此。這時巡院隸屬于御史臺,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御史中丞高元裕強調“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并屬臺司,凡有紀綱公事,得以指使”,說明了巡院這種隸屬關系。此外,巡院在監察方鎮、州刺史、縣令等職責上,直接隸屬于書門下。

    “巡院”的單字解釋

    】:1.往來查看:巡視。巡哨。2.量詞。用于給全座斟酒的次數:酒過三巡。
    】:1.(院兒)院子:場院。四合院兒。院里種了許多花。2.某些機關和公共場所的名稱:法院。國務院。科學院。博物院。電影院。3.指學院:高等院校。4.指醫院:住院。出院。5.(Yuàn)姓。

    “巡院”的相關詞語

    * 巡院的讀音是:xún yuàn,巡院的意思:巡院 巡院在唐后期隸屬于御史臺,監察地方,經濟財政成為巡院監察的重點。大歷時,劉晏為鹽鐵使,在江淮以北的轉運路線上設揚州、陳許、汴州等13個巡院,主要負責保證轉運路線暢通,并配合新行的鹽法緝查私鹽。貞元八年(公元792年)以后,度支、鹽鐵轉運使、甚至戶部均分置巡院,使巡院數額增加,由此前的道普及到州,形成了留后、巡院、分巡院三級制。從史籍和墓志看,巡院名稱可考者有65個。知院官(揚子、河陰、江陵、東都、京師、嶺南等稱留后)為巡院的長官,多由御史、檢校尚書省郎官充任,掌院內財務出納,錢貨收支,“稽勾緡錢,掌司財幣”。知院官下,設判官、巡官數人,職掌與三司使下的判案官、巡官相似。巡院下負責勾檢的胥吏有巡覆官、勾檢官、勘會官、巡檢官等,各有所司,分別負責賬簿勾稽與檢覆巡查。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嚴格地方戶賬及墾田賬的制定。“如有隱漏,仍委御史臺及所在巡院察訪聞奏”。大和七年(公元833年)詔敕規定:“諸道方鎮刺史等,有聚斂貨財,潛行饋遺者,委御史臺糾察以聞,仍委度支鹽鐵分巡院同為訪察。”其他監察諸道兩稅外擅加征稅等也是如此。這時巡院隸屬于御史臺,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御史中丞高元裕強調“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并屬臺司,凡有紀綱公事,得以指使”,說明了巡院這種隸屬關系。此外,巡院在監察方鎮、州刺史、縣令等職責上,直接隸屬于書門下。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