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的讀音 布袋和尚的意思
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時期僧人)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時期明州奉化(現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僧人,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后梁高僧。世傳為彌勒菩薩或彌勒佛之應化身,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而且,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因“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愛游化雪竇,在雪竇寺弘法,雪竇山由此被尊為“彌勒圣地”。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常見到的大肚彌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為臉帶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氣生財、累積財富的意味,而受民間信仰者視為財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為七福神之一。 “布袋和尚傳說”先后列入寧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又于2010年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布
- 袋
- 和
- 尚
“布袋和尚”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dài hé shàng]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ㄉㄞˋ ㄏㄜˊ ㄕㄤ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布袋和尚”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五代時僧人。名契此,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傳說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即乞,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癲。世人稱他為彌勒化身。佛教寺廟山門里供奉的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相傳是他的造像。辭典解釋
布袋和尚 bù dài hé shàng ㄅㄨˋ ㄉㄞˋ ㄏㄜˊ ㄕㄤˋ 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州奉化人。以神異著稱,常用杖背負一只布袋入市,故稱為「布袋和尚」。因他圓寂前說了「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時人認為其為彌勒的化身。相傳在中國多數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彌勒,即為他的造像。
德語 Hotei (Sprachw)?
網絡解釋
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時期僧人)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時期明州奉化(現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僧人,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后梁高僧。世傳為彌勒菩薩或彌勒佛之應化身,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而且,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因“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愛游化雪竇,在雪竇寺弘法,雪竇山由此被尊為“彌勒圣地”。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常見到的大肚彌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為臉帶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氣生財、累積財富的意味,而受民間信仰者視為財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為七福神之一。
“布袋和尚傳說”先后列入寧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又于2010年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布袋和尚”的單字解釋
【布】:1.用棉、麻等織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布。麻布。花布。粗布。布鞋。買一塊布。2.古代的一種錢幣。3.姓。4.宣告;宣布:發布。公布。布告。開誠布公。5.散布;分布:陰云密布。鐵路公路遍布全國。6.布置:布局。布防。布下天羅地網。
【袋】:1.口袋;兜子:面袋。衣袋。2.量詞。用于裝口袋或煙袋的東西:一袋面。一袋煙。
【和】:[hé]1.平和;和緩:溫和。柔和。和顏悅色。2.和諧;和睦:和衷共濟。弟兄不和。3.結束戰爭或爭執:講和。媾和。軍閥之間一會兒打,一會兒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賽球)不分勝負:和棋。和局。末了一盤和了。5.姓。6.連帶:和盤托出。和衣而臥(不脫衣服睡覺)。7.引進相關或比較的對象:他和大家講他過去的經歷。柜臺正和我一樣高。8.表示聯合;跟;與:工人和農民都是國家的主人。9.加法運算中,一個數加上另一個數所得的數,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數。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諧地跟著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奉和一首。[huò]1.粉狀或粒狀物摻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使成較稀的東西:和藥。藕粉里和點兒糖。2.用于洗東西換水的次數或一劑藥煎的次數:衣裳已經洗了三和。二和藥。[huó]在粉狀物中加液體攪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點兒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將或斗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
【尚】:1.副詞。還:年紀尚幼。尚待進一步研究。2.尊崇;注重:崇尚。尚武。3.風尚:時尚。4.古又同“上”。5.古又同“掌(zhǎng)”。古代主管官叫尚,如尚書、尚衣等。
“布袋和尚”的相關詞語
“布袋和尚”造句
布袋和尚立即將那布袋掄起在肩,扛起繼續趕路。
布袋和尚笑嘻嘻地把布袋放下,叉手而立。
59你看彌勒佛、布袋和尚、他的肚量有多大、多慈悲!
布袋和尚笑嘻嘻地把布袋提起。
布袋和尚又笑嘻嘻把布袋放下。
走到嵌在青山環抱中的一個湖邊,布袋和尚猛然停住步子,他想起故鄉雪竇寺的奇妙景色,思諸萬千。
麻子也不甘落后,跟著布袋和尚就下去了。
除布袋和尚外,此地的佛教尚有另一個家喻戶嘵的典型,這便是濟公。
* 布袋和尚的讀音是:bù dài hé shàng,布袋和尚的意思: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時期僧人)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時期明州奉化(現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僧人,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后梁高僧。世傳為彌勒菩薩或彌勒佛之應化身,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而且,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因“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愛游化雪竇,在雪竇寺弘法,雪竇山由此被尊為“彌勒圣地”。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常見到的大肚彌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為臉帶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氣生財、累積財富的意味,而受民間信仰者視為財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為七福神之一。 “布袋和尚傳說”先后列入寧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又于2010年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解釋
五代時僧人。名契此,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傳說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即乞,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癲。世人稱他為彌勒化身。佛教寺廟山門里供奉的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相傳是他的造像。辭典解釋
布袋和尚 bù dài hé shàng ㄅㄨˋ ㄉㄞˋ ㄏㄜˊ ㄕㄤˋ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州奉化人。以神異著稱,常用杖背負一只布袋入市,故稱為「布袋和尚」。因他圓寂前說了「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時人認為其為彌勒的化身。相傳在中國多數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彌勒,即為他的造像。
德語 Hotei (Sprachw)?
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時期僧人)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時期明州奉化(現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僧人,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后梁高僧。世傳為彌勒菩薩或彌勒佛之應化身,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而且,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因“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愛游化雪竇,在雪竇寺弘法,雪竇山由此被尊為“彌勒圣地”。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常見到的大肚彌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為臉帶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氣生財、累積財富的意味,而受民間信仰者視為財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為七福神之一。
“布袋和尚傳說”先后列入寧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又于2010年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布】:1.用棉、麻等織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布。麻布。花布。粗布。布鞋。買一塊布。2.古代的一種錢幣。3.姓。4.宣告;宣布:發布。公布。布告。開誠布公。5.散布;分布:陰云密布。鐵路公路遍布全國。6.布置:布局。布防。布下天羅地網。
【袋】:1.口袋;兜子:面袋。衣袋。2.量詞。用于裝口袋或煙袋的東西:一袋面。一袋煙。
【和】:[hé]1.平和;和緩:溫和。柔和。和顏悅色。2.和諧;和睦:和衷共濟。弟兄不和。3.結束戰爭或爭執:講和。媾和。軍閥之間一會兒打,一會兒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賽球)不分勝負:和棋。和局。末了一盤和了。5.姓。6.連帶:和盤托出。和衣而臥(不脫衣服睡覺)。7.引進相關或比較的對象:他和大家講他過去的經歷。柜臺正和我一樣高。8.表示聯合;跟;與:工人和農民都是國家的主人。9.加法運算中,一個數加上另一個數所得的數,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數。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諧地跟著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奉和一首。[huò]1.粉狀或粒狀物摻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使成較稀的東西:和藥。藕粉里和點兒糖。2.用于洗東西換水的次數或一劑藥煎的次數:衣裳已經洗了三和。二和藥。[huó]在粉狀物中加液體攪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點兒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將或斗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
【尚】:1.副詞。還:年紀尚幼。尚待進一步研究。2.尊崇;注重:崇尚。尚武。3.風尚:時尚。4.古又同“上”。5.古又同“掌(zhǎng)”。古代主管官叫尚,如尚書、尚衣等。
布袋和尚立即將那布袋掄起在肩,扛起繼續趕路。
布袋和尚笑嘻嘻地把布袋放下,叉手而立。
59你看彌勒佛、布袋和尚、他的肚量有多大、多慈悲!
布袋和尚笑嘻嘻地把布袋提起。
布袋和尚又笑嘻嘻把布袋放下。
走到嵌在青山環抱中的一個湖邊,布袋和尚猛然停住步子,他想起故鄉雪竇寺的奇妙景色,思諸萬千。
麻子也不甘落后,跟著布袋和尚就下去了。
除布袋和尚外,此地的佛教尚有另一個家喻戶嘵的典型,這便是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