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帊怎么讀 帊的意思

    “帊”字共有1個讀音: [pà]  
    帊
    漢字
    讀音 [pà]
    注音 ㄆㄚˋ
    部首 [巾]  巾字旁
    筆畫 總筆畫:7 部外:4
    異體字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5E0A
    其它編碼 五筆:mhcn 倉頡:lbau 鄭碼:liyi 四角:47217
    筆順編碼 2525215
    筆順筆畫 丨フ丨フ丨一フ
    筆順名稱 豎 橫折鉤 豎 橫折 豎 橫 豎彎鉤

    帊字的意思

    1.雙幅的帛。

    2.同“”。

    帊字的基本解釋

    pà ㄆㄚˋ


    布三幅之稱。布單。《説文新附?巾部》:“帊,帛三幅曰帊。” 頭巾。《廣雅?釋器》:“帊,樸也。”《玉篇?巾部》:“帊,幞帊也。”《廣韻?禡韻》:“帊,帊幞。” 道士所披之衣。形類僧人袈裟。《廣韻?禡韻》:“帊,衣樸也。” 覆蓋物品的巾。南朝梁劉遵《繁華應令》:“金屏障翠被,藍帊覆薰籠。” 又覆蓋。唐韓愈《元和聖德詩》:“以錦纏股,以紅帊首。” 帳子。《六書正譌?禡韻》:“帊,帳也。” 手帕。《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觀人圍棊,局壞,粲為覆之。棊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

    pā ㄆㄚ


    殘帛。《集韻?麻韻》:“帊,殘帛。” 【漢典】

    帊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兩幅寬的帛 [silks in double width]

    帊,帛三幅曰帊。——《說文新附》。鄭珍新附考:“三者二之誤”。

    (2) 頭巾 [scarf;kerchief]。

    如:帊頭(幞頭)

    (3) 巾帕 [handkerchief]

    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三國志·魏志》

    (4) 道士所披之衣 [Taoist priest’s robe]

    見其散發被黃巾帊。——《南史·隱逸傳上》

    (5) 覆蓋物品的巾 [a piece of cloth(used as a cover)]

    以黃紋帊蔽之。——《太平廣記》

    帊字的辭典解釋

    帊ㄆㄚˋpà 名

    用二幅或三幅帛拼成的大巾。《廣韻·去聲·禡韻》:「《通俗文》曰:『帛三幅曰帊。』」《南史·卷八·梁本紀》:「梁王詧使以布帊纏屍,斂以蒲席。」

    幞,即頭巾。《廣韻·去聲·禡韻》:「帊,帊幞。」

    帳子。元·周伯琦《六書正譌·卷四·禡韻》:「帊,一曰帳也。」

    手巾。《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通「帕」。

    康熙字典解釋

    帊【寅集中】【巾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普駕切,音怕。《說文》帛二幅曰帊。《廣韻》幞也。《通俗文》帛三幅曰帊。帊,衣襆也。

    又《廣雅》帳也。

    又《集韻》披巴切,音葩。殘帛。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帊【卷七】【巾部】

    帛三幅曰帊。從巾巴聲。普駕切

    帊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帊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