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怎么讀 簾的意思

漢字 | 簾 |
---|---|
讀音 |
|
注音 | ㄌㄧㄢˊ |
部首 | [巾] 巾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8 部外:5 |
異體字 | 簾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繁體字形 | 簾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E18 |
其它編碼 | 五筆:pwmh 倉頡:jclb 鄭碼:woli 四角:30227 |
筆順編碼 | 44534252 |
筆順筆畫 | 丶丶フノ丶丨フ丨 |
筆順名稱 | 點 點 橫撇/橫鉤 撇 點 豎 橫折鉤 豎 |
簾字的意思
1.(簾兒)
2.用布做成的望子:酒簾。
3.用布、竹子、葦子等做的有遮蔽作用的器物:竹簾。窗簾兒。門簾兒。
簾字的基本解釋
● 簾
(簾)
lián ㄌㄧㄢˊ
商店做標志的旗幟:酒簾。 用布、竹、葦等做的遮蔽門窗的東西:簾布。簾子。簾櫳(?簾子;?帶簾子的窗戶)。
英語 flag-sign of a tavern
德語 Gardine (S)?,Vorhang (S)?,Werbefahne vor Gesch?ften
法語 rideau,banderole,rideau
簾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簾 lián
〈名〉
舊時酒家、茶館作店招的旗幟,用布做成 [the flag as sign of a tavern]
白鳥窺魚網,青簾認酒家。——唐· 鄭谷《旅寓洛南村舍》
詞性變化
◎ 簾
簾 lián
〈名〉
(1) (形聲。從竹,廉聲。本義:門簾)
(2) 簾子,遮蔽門窗的用具 [screen;curtain]
簾,堂簾也。——《說文》
簾,戶蔽也。——《聲類》。
嚴持篋書,置飾室簾南。——《漢書》
草色入簾青。——唐· 劉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則密室垂簾。——《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簾帷(遮蔽門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綴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廡(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3) 同“奩”。古代盛梳妝用品的器具,也用于嫁女時嫁妝的總稱 [dressing case]
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簾字的辭典解釋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簾,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簾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如:「門簾」、「窗簾」、「竹簾」。同「簾 」。
康熙字典解釋
簾【寅集中】【巾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廣韻》靑簾,酒家望子。《韻會》酒家幟。《韓非子·外儲說》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註》幟,卽簾也。亦謂酒旗。
又《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蓁。《廣韻》幕也。
又《類篇》一叫切,音要。義同。(簾)《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編竹作幃簿也。《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又《韻會》籜名。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簾【卷五】【竹部】
堂簾也。從竹廉聲。力鹽切
說文解字注
(簾)堂簾也。小徐曰。此書及釋名簾帷皆作?。疑?或與簾別。或者此簾字後人所加之乎。所不能決也。按巾部曰。?、帷也。又曰。在旁曰帷。周禮幕人。掌帷幙幄帟綬之事。注曰。王出宮則有是事。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帷幕皆以布爲之。四合象宮室曰幄。帟者、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幄帟皆以繒爲之。然則?施於次以蔽旁。簾施於堂之前以隔風日而通明。?以布爲之故從巾。簾析竹縷爲之故其字從竹。其用殊。其地殊。其質殊。學者可以無疑矣。從竹。廉聲。力鹽切。七部。按韋昭注國語曰。薄、簾也。薄今字作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