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準的讀音 平準的意思
平準 平準是指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貴賣賤買以求穩定物價的措施。為漢代桑弘羊首創。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準官于京師(長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農令改稱大司農,擴大了機構,在其下設平準令丞,專司其事。
- 平
- 準
“平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íng zhǔn]
- 漢字注音:
- ㄆㄧㄥˊ ㄓㄨㄣˇ
- 簡繁字形:
- 平準
- 是否常用:
- 否
“平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代官府平抑物價的措施。 2.漢承秦制﹐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掌管平準之事。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職官四》。 3.平穩;公平;平衡。 4.清末譯經濟學為平準學。 辭典解釋
平準 píng zhǔn ㄆㄧㄥˊ ㄓㄨㄣˇ 平穩物價,使其合于一定的標準。
《史記.卷三○.平準書》:「大農之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即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踴。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
職官名。漢武帝時設置掌管物價平準事宜的官員。
《史記.卷三○.平準書》:「置平準于京師,都受天下委輸。」
《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
網絡解釋
平準
平準是指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貴賣賤買以求穩定物價的措施。為漢代桑弘羊首創。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準官于京師(長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農令改稱大司農,擴大了機構,在其下設平準令丞,專司其事。
“平準”的單字解釋
【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平坦。馬路很平。把紙鋪平了。2.使平:平了三畝地。把溝平了種莊稼。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輩。平列。平局。平起平坐。這場球賽雙方打平了。4.達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記錄。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論。6.安定:風平浪靜。心平氣和。7.用武力鎮壓;平定:平叛。平亂。8.抑止(怒氣):你先把氣平下去再說。9.經常的;普通的:平時。平淡。10.姓。
【準】:1.準許:批準。不準遲到或早退。2.標準:準繩。水準。準則。以此為準。3.依據;依照:準此辦理。4.準確:瞄準。鐘走得不準。他投球很準。5.一定:我明天準去。他不準能來。任務準能完成。6.前綴,表示程度上雖不完全夠,但可以作為某類事物看待的:準將。準平原。7.姓。
“平準”的相關詞語
* 平準的讀音是:píng zhǔn,平準的意思:平準 平準是指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貴賣賤買以求穩定物價的措施。為漢代桑弘羊首創。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準官于京師(長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農令改稱大司農,擴大了機構,在其下設平準令丞,專司其事。
基本解釋
1.古代官府平抑物價的措施。 2.漢承秦制﹐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掌管平準之事。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職官四》。 3.平穩;公平;平衡。 4.清末譯經濟學為平準學。辭典解釋
平準 píng zhǔn ㄆㄧㄥˊ ㄓㄨㄣˇ平穩物價,使其合于一定的標準。
《史記.卷三○.平準書》:「大農之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即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踴。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
職官名。漢武帝時設置掌管物價平準事宜的官員。
《史記.卷三○.平準書》:「置平準于京師,都受天下委輸。」
《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
平準
平準是指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貴賣賤買以求穩定物價的措施。為漢代桑弘羊首創。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準官于京師(長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農令改稱大司農,擴大了機構,在其下設平準令丞,專司其事。【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平坦。馬路很平。把紙鋪平了。2.使平:平了三畝地。把溝平了種莊稼。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輩。平列。平局。平起平坐。這場球賽雙方打平了。4.達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記錄。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論。6.安定:風平浪靜。心平氣和。7.用武力鎮壓;平定:平叛。平亂。8.抑止(怒氣):你先把氣平下去再說。9.經常的;普通的:平時。平淡。10.姓。
【準】:1.準許:批準。不準遲到或早退。2.標準:準繩。水準。準則。以此為準。3.依據;依照:準此辦理。4.準確:瞄準。鐘走得不準。他投球很準。5.一定:我明天準去。他不準能來。任務準能完成。6.前綴,表示程度上雖不完全夠,但可以作為某類事物看待的:準將。準平原。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