廩生的讀音 廩生的意思
廩生 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明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明初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斗。清沿其制,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名義。名額因州、縣大小而異,每年發廩餼銀四兩。廩生須為應考的童生具結保證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弊。
- 廩
- 生
“廩生”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ǐn shēng]
- 漢字注音:
- ㄌㄧㄣˇ ㄕㄥ
- 簡繁字形:
- 廩生
- 是否常用:
- 否
“廩生”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明清兩代稱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又稱廩膳生。明初生員有定額,皆食廩。其后名額增多,因謂初設食廩者為廩膳生員,省稱"廩生",增多者謂之"增廣生員",省稱"增生"。又于額外增取,附于諸生之末,謂之"附學生員",省稱"附生"。后凡初入學者皆謂之附生,其歲﹑科兩試等第高者可補為增生﹑廩生。廩生中食廩年深者可充歲貢。清制略同。參閱《明史.選舉志一》﹑《清史稿.選舉志一》。 辭典解釋
廩生 lǐn shēng ㄌㄧㄣˇ ㄕㄥ 明清兩代由公家發給銀兩、糧食的生員。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廩生到此便宜貢,且從容一邊站立,看別個賞花紅。」
也稱為「廩膳生員」。
網絡解釋
廩生
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明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明初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斗。清沿其制,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名義。名額因州、縣大小而異,每年發廩餼銀四兩。廩生須為應考的童生具結保證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弊。
“廩生”的單字解釋
【廩】:1.糧倉:倉廩。2.指糧食。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廩生”的相關詞語
“廩生”造句
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遠近尋覓,廩生與表妹亦張皇失措。
這便是唱保,如果中間作保的廩生看到有任何疑問,知縣便有權給考生披枷帶鎖,大刑伺候。
張廩生沒計奈何,只得住手,眼見得這一項銀子拋在東洋大海里了。
新寧地主豪紳聞訊,驚恐萬狀,在籍拔貢劉長佑、廩生劉坤一徒步赴寶慶府乞援、薺招募鄉勇、督辦囝練、曛條阻蛾。
廩生程某,在家侵晨起,肅衣冠出門。
幼年隨父耕讀,25歲中秀才,補廩生,先后執教于南充鄉塾和廣安紫荇書院。
不過李樂可是現在府城的名人,安民告示出自這個十四歲的廩生之手,可是人盡皆知的事了。
之前蘇郁就有說過,如果陸宣想要參加四月份的府考,除了廩生保結之外,就還必須還有縣令和另外一德高望重之人的保舉。
* 廩生的讀音是:lǐn shēng,廩生的意思:廩生 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明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明初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斗。清沿其制,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名義。名額因州、縣大小而異,每年發廩餼銀四兩。廩生須為應考的童生具結保證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弊。
基本解釋
明清兩代稱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又稱廩膳生。明初生員有定額,皆食廩。其后名額增多,因謂初設食廩者為廩膳生員,省稱"廩生",增多者謂之"增廣生員",省稱"增生"。又于額外增取,附于諸生之末,謂之"附學生員",省稱"附生"。后凡初入學者皆謂之附生,其歲﹑科兩試等第高者可補為增生﹑廩生。廩生中食廩年深者可充歲貢。清制略同。參閱《明史.選舉志一》﹑《清史稿.選舉志一》。辭典解釋
廩生 lǐn shēng ㄌㄧㄣˇ ㄕㄥ明清兩代由公家發給銀兩、糧食的生員。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廩生到此便宜貢,且從容一邊站立,看別個賞花紅。」
也稱為「廩膳生員」。
廩生
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明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明初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斗。清沿其制,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名義。名額因州、縣大小而異,每年發廩餼銀四兩。廩生須為應考的童生具結保證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弊。【廩】:1.糧倉:倉廩。2.指糧食。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遠近尋覓,廩生與表妹亦張皇失措。
這便是唱保,如果中間作保的廩生看到有任何疑問,知縣便有權給考生披枷帶鎖,大刑伺候。
張廩生沒計奈何,只得住手,眼見得這一項銀子拋在東洋大海里了。
新寧地主豪紳聞訊,驚恐萬狀,在籍拔貢劉長佑、廩生劉坤一徒步赴寶慶府乞援、薺招募鄉勇、督辦囝練、曛條阻蛾。
廩生程某,在家侵晨起,肅衣冠出門。
幼年隨父耕讀,25歲中秀才,補廩生,先后執教于南充鄉塾和廣安紫荇書院。
不過李樂可是現在府城的名人,安民告示出自這個十四歲的廩生之手,可是人盡皆知的事了。
之前蘇郁就有說過,如果陸宣想要參加四月份的府考,除了廩生保結之外,就還必須還有縣令和另外一德高望重之人的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