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筆從戎的意思 棄筆從戎的讀音和出處
- 棄
- 筆
- 從
- 戎
- 成語名稱:
- 棄筆從戎
- 成語拼音:
- [qì bǐ cóng róng]
- 成語解釋:
- 猶投筆從戎。謂文人棄文就武。
- 成語出處:
- 唐·張鷟《游仙窟》:“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場,煢魂莫返。”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棄文就武
- 結構類型:
- 連動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棄筆従戎
- 英文翻譯:
- give up literature for a military career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棄筆從戎”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連動式成語 Q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投筆從戎 文人 棄文就武
“棄筆從戎”的單字解釋
【棄】:1.放棄;扔掉:拋棄。舍棄。遺棄。棄權。棄之可惜。2.姓。
【筆】:1.寫字畫圖的用具:毛筆。鉛筆。鋼筆。粉筆。一支筆。一管筆。2.(寫字、畫畫、作文的)筆法:伏筆。工筆。敗筆。曲筆。3.用筆寫出:代筆。直筆。親筆。4.手跡:遺筆。絕筆。5.筆畫:筆順。筆形。6.a)用于款項或跟款項有關的:一筆錢。三筆賬。五筆生意。b)用于字的筆畫:“大”字有三筆。c)用于書畫藝術:寫一筆好字。他能畫幾筆山水畫。7.姓。
【從】:[cóng]1.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2.采取,按照:從優。3.跟隨:愿從其后。4.跟隨的人:侍從。仆從。5.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6.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7.次要的:主從。從犯。8.宗族中次于至親的親屬:從父(伯父、叔父的通稱)。9.中國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從品”之分,宋代龍圖閣大學士為從二品)。10.姓。[zòng]1.古同“縱”,豎,直。2.古同“縱”,放任。
【戎】:1.兵器;武器:兵戎。2.軍事;軍隊:戎馬。戎裝。投筆從戎。3.我國古代稱西方的民族。4.姓。
“棄筆從戎”的近義詞
“棄筆從戎”的相關成語
“棄筆從戎”的關聯成語
棄字的成語
筆字的成語
從字的成語
戎字的成語
棄開頭的成語
筆開頭的成語
從開頭的成語
戎開頭的成語
qi的成語
bi的成語
cong的成語
rong的成語
qbcr的成語
棄筆什么什么的成語
棄什么從什么的成語
棄什么什么戎的成語
什么筆從什么的成語
什么筆什么戎的成語
什么什么從戎的成語
“棄筆從戎”造句
我毅然拋去京都繁華,棄筆從戎,握戟沙場,清苦中望蒼茫天地。
所以從一氣之下出走,棄筆從戎投身八路嗎?沒想到這小子居然看不起女人,這簡直就是觸到了她的逆鱗。
因棄筆從戎的念頭與家人置氣,便單身獨騎來江南一帶游玩解悶,順便實地觀摩兩淮前線,豐富自己正在編撰的毀金三策。
棄筆從戎,下山救世,開始了他戎馬一生,叱咤風云的傳奇故事.
1840年**戰爭爆發,由于戰事的失利,魏源悲憤填膺,愛國心切,于1841年3月,憤然棄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事。
各位大爺,真不是我想太監的,只因家中內人太過暴力,無奈之下,方才棄筆從戎啊。
不愧是世家子弟,書香門徒,韓公子出口便是文章,如此天才美玉,卻棄筆從戎,實乃國之憾事,當真是可惜了,依備之拙見,當以良匠雕琢之,方不負公子天資。
而趙治則要溫文儒雅的多,身形瘦削,頗像是一個讀書人棄筆從戎。
他似乎能看見,當初尹柯是那樣一個青澀的文人,卻是為了自己棄筆從戎。
在家鄉河源自小素有“女秀才”美稱的丘桂珍,青年時就棄筆從戎,加入了“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
* 棄筆從戎的意思 棄筆從戎的成語解釋 棄筆從戎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