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戎怎么讀 戎的意思

    “戎”字共有1個讀音: [róng]  
    戎
    漢字
    讀音 [róng]
    注音 ㄖㄨㄥˊ
    部首 [戈]  戈字旁
    筆畫 總筆畫:6 部外:2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半包圍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20E
    其它編碼 五筆:ade 倉頡:ij 鄭碼:hmgd 四角:53400
    筆順編碼 113534
    筆順筆畫 一一ノフノ丶
    筆順名稱 橫 橫 撇 斜鉤 撇 點

    戎字的意思

    1.兵器;武器:兵戎。

    2.軍事;軍隊:戎馬。戎裝。投筆從戎。

    3.我國古代稱西方的民族。

    4.姓。

    戎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róng ㄖㄨㄥˊ

    古代兵器的總稱。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古代稱兵車:御戎。大:戎功。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姓。

    英語 arms, armaments; military affair

    德語 Milit?rwesen (S)?,Schwert (S)?,Jung (Eigenname von 張戎=Jung Chang)? (Eig)?,Rong (Eig, Fam)

    法語 armée,affaires militaires

    戎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róng

    〈名〉

    (1) (會意。從戈,從十。“戈”是兵器,“十”是鎧甲的“甲”。本義:古代兵器的總稱。弓、殳、矛、戈、戟為古代五戎)

    (2) 同本義 [weapons]

    戎,兵也。——《說文》

    以習五戎。——《禮記·月令》

    戎器不粥于市。——《禮記·王制》。注:“軍器也。”

    伏戎于莽。——《易·同人》

    弓矢戎兵。——《詩·大雅·抑》

    (3) 又如:戎仗(兵器,軍械);戎器(兵器);戎儲(兵器儲備);戎鉞(泛指兵器。鉞,古兵器名);戎具(兵器)

    (4) 兵車 [chariot]

    元戎十乘。——《詩·小雅·六月》。傳:夏曰鉤車,殷曰寅車,周曰元戎。

    梁弘御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元戎(大戰車);戎御(兵車的駕御者);戎軫(兵車);戎軒(兵車);戎路(古代帝王軍中所乘的車)

    (6) 軍隊 [army]

    戎右少師。——《左傳·桓公七年》。注;“軍右也。”

    以脩我戎。——《詩·大雅·常武》

    (7) 又如:投筆從戎;戎士(將士;兵士);戎級(軍職);戎帥(軍隊的統帥);戎重(軍事重任);戎威(軍威);戎柄(軍權);戎門(軍門);戎政(軍政);戎戍(行伍,軍隊);戎略(軍事謀略);戎寄(軍事任務);戎兵(軍服和兵器)

    (8) 戰爭。敵對雙方的軍事行動 [warfare]

    戎成不退。——《詩·小雅·雨無止》

    (9) 又如:戎艦(戰船);戎燼(遭受戰火的破壞);戎繕(備戰與修繕宮室之事);戎場(戰場);戎戒(戰備);戎捷(戰利品)

    (10) 戎羌,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 [an ancient name for the people in the west]

    西和諸戎。——《三國志·諸葛亮傳》

    (11) 又如:戎狄(西戎和北狄);戎羌(借指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戎荒,戎落(戎族聚居地);戎騎(戎族的軍隊);戎羯(戎和羯);戎虜(古時對西方或北方少數名族的蔑稱)

    (12) 兵士 [soldier]

    必有女戎。——《國語·晉語》

    (13) 又如:戎衛(禁衛之兵);戎符(兵符。引申指兵權);戎經(兵書);戎卒(兵士);戎章(兵法,兵書);戎號(武官品級);戎禁(禁衛)

    (14) 敵寇 [enemy]

    戎者,兵也。…引申之,凡持兵器以侵盜者亦謂之戎。——王國維《觀堂集林》

    (15) 古國名 [Rong state]。故地在今山東省曹縣東南

    公會戎于 潛。——《春秋》

    (16) 姓

    詞性變化

    róng

    〈動〉

    (1) 征伐;進行武裝的敵對行動 [war]

    毋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禮之有?——《禮記·檀弓》

    (2) 又如:戎心(征伐的意圖);戎首(攻伐的謀主)

    (3) 拔除 [pull out]

    戎,拔也。——《方言》

    (4) 假借為“從”。相助 [assist]

    róng

    〈形〉

    (1) 假借為“崇”。大 [big]

    念茲戎功。——《詩·周頌·烈文》

    (2) 又如:戎功(大功);戎弓(大弓);戎丑(大眾);戎疾(大害,大難)

    róng

    〈代〉

    表示第二人稱,相當于“你”、“你們” [you]

    戎雖小子,而式弘大。——《詩·大雅·民勞》

    戎字的辭典解釋

    戎ㄖㄨㄥˊróng 名

    兵器。《禮記·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漢·鄭玄·注:「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兵車。《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其大小之戎,號令之用,則聽于節度使焉。」

    兵士。《易經·同人卦·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國語·吳語》:「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

    軍旅。如:「投筆從戎」。唐·皮日休〈白門表〉:「監戎者以聞。上赫然大怒,命大將職正其罪。」

    戰爭。《書經·說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新唐書·卷一二二·魏元忠傳》:「是知大將臨戎,以智為本。」

    泛指西方的少數民族。《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姓。如漢代有戎賜。

    大。《詩經·周頌·烈文》:「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漢·毛亨·傳:「戎,大。」

    你、汝。《詩經·大雅·民勞》:「戎雖小子,而式弘大。」漢·鄭玄·箋:「戎,猶女也。」

    康熙字典解釋

    戎【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2畫

    《唐韻》如融切《集韻》《韻會》而融切《正韻》而中切,??音絨。《說文》兵也。《禮·月令》以習五戎。《註》五戎,弓殳矛戈戟也。《周禮·秋官·掌交》九戎之威。《註》九戎,九伐之戎也。

    又兵車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詩·秦風》小戎俴收。

    又《小雅》元戎十乗。

    又《禮·王制》西方曰戎。

    又大也。《詩·周頌》念茲戎功。《箋》戎功,大功也。《書·盤庚》乃不畏戎毒于遠邇。《註》戎毒,大毒也。《揚子·方言》宋魯??衞謂大曰戎。

    又汝也。《詩·大雅》戎有良翰。《又》戎雖小子。《註》汝也。

    又相也。《詩·小雅》烝也無戎。《傳》戎,相也。

    又拔也。《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拔曰戎。

    又姓。春秋戎律,漢戎賜,明戎廉。

    又《集韻》如蒸切,音仍。與扔通。《前漢·古今人表》有扔君。或作??。亦省作戎。

    又《韻補》葉而主切,音汝。《詩·大雅》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以脩我戎。本作??。俗作〈牛戎〉。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注

    (戎)兵也。兵者、械也。月令。乃敎於田獵。以習五戎。注。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按周禮司兵掌五兵。鄭司農云。戈、殳、戟、酋矛、夷矛。後鄭云。此車之五兵也。步卒之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兵之引申爲車卒、步卒。故戎之引申亦爲卒旅。兵可相助。故引申之義、小雅丞也無戎傳曰戎、相也。又引申爲戎狄之戎。又民勞傳。戎、大也。方言。戎、大也。宋魯陳衞之閒語。又鄭詩箋云。戎猶女也。猶之云者、以戎汝雙聲而通之也。戎有讀若汝者、常武之詩是也。又有讀若輮者、常棣之詩是也。從戈甲。金部曰。鎧者、甲也。甲亦兵之類。故從戈甲會意。如融切。九部。??、古文甲字。日部早篆下及此、小徐皆有此五字。大徐皆刪之。由古文甲、小篆甲所異甚微故也。漢隷書早字平頭、如小篆本平頭。古文乃出頭作?。轉寫旣久。惑不能別。於日部及此刪去五字。於甲篆則用出頭者爲小篆。別取汗??所載異體爲古文。皆非也。今一一正之。

    戎字組詞

    戎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戎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