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縣的讀音 徹縣的意思
徹縣 詞目:徹縣(徹縣) 注音: 拼音:chè xiàn 亦作“ 徹懸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 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清史稿·高宗紀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參見“ 徹樂 ”。 近音詞:扯挦 車幰 撦挦 開頭相同:徹俎 徹棘 徹膳 徹簾 徹上徹下 徹冪 徹查 徹夜 徹晝 徹卷 徹頭 徹梢 徹齊 徹命 徹白 徹歌 徹明 徹席 結尾相同:悟徹 亮徹 冏徹 抵徹 了徹 秀徹 闿徹 融徹 明徹 高徹 警徹 燎徹 發徹 鏡徹 不徹 減徹 感徹 標徹
- 徹
- 縣
“徹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è xiàn]
- 漢字注音:
- ㄔㄜˋ ㄒㄧㄢˋ
- 簡繁字形:
- 徹縣
- 是否常用:
- 否
“徹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徹懸"。 2.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
網絡解釋
徹縣
詞目:徹縣(徹縣)
注音:ㄔㄜˋ ㄒㄧㄢˋ
拼音:chè xiàn
亦作“ 徹懸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 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清史稿·高宗紀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參見“ 徹樂 ”。
近音詞:扯挦 車幰 撦挦
開頭相同:徹俎 徹棘 徹膳 徹簾 徹上徹下 徹冪 徹查 徹夜 徹晝 徹卷 徹頭 徹梢 徹齊 徹命 徹白 徹歌 徹明 徹席
結尾相同:悟徹 亮徹 冏徹 抵徹 了徹 秀徹 闿徹 融徹 明徹 高徹 警徹 燎徹 發徹 鏡徹 不徹 減徹 感徹 標徹
“徹縣”的單字解釋
“徹縣”的相關詞語
* 徹縣的讀音是:chè xiàn,徹縣的意思:徹縣 詞目:徹縣(徹縣) 注音: 拼音:chè xiàn 亦作“ 徹懸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 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清史稿·高宗紀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參見“ 徹樂 ”。 近音詞:扯挦 車幰 撦挦 開頭相同:徹俎 徹棘 徹膳 徹簾 徹上徹下 徹冪 徹查 徹夜 徹晝 徹卷 徹頭 徹梢 徹齊 徹命 徹白 徹歌 徹明 徹席 結尾相同:悟徹 亮徹 冏徹 抵徹 了徹 秀徹 闿徹 融徹 明徹 高徹 警徹 燎徹 發徹 鏡徹 不徹 減徹 感徹 標徹
基本解釋
1.亦作"徹懸"。 2.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徹縣
詞目:徹縣(徹縣)注音:ㄔㄜˋ ㄒㄧㄢˋ
拼音:chè xiàn
亦作“ 徹懸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 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清史稿·高宗紀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參見“ 徹樂 ”。
近音詞:扯挦 車幰 撦挦
開頭相同:徹俎 徹棘 徹膳 徹簾 徹上徹下 徹冪 徹查 徹夜 徹晝 徹卷 徹頭 徹梢 徹齊 徹命 徹白 徹歌 徹明 徹席
結尾相同:悟徹 亮徹 冏徹 抵徹 了徹 秀徹 闿徹 融徹 明徹 高徹 警徹 燎徹 發徹 鏡徹 不徹 減徹 感徹 標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