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怎么讀 律的意思

漢字 | 律 |
---|---|
讀音 |
|
注音 | ㄌㄩˋ |
部首 | [彳] 雙人旁 |
筆畫 | 總筆畫:9 部外:6 |
異體字 | 律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F8B |
其它編碼 | 五筆:tvfh|tvgh 倉頡:holq 鄭碼:oixb 四角:25207 |
筆順編碼 | 332511112 |
筆順筆畫 | ノノ丨フ一一一一丨 |
律字的意思
1.法律;規則:定律。規律。紀律。
2.我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標準,把樂音分為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
3.舊詩的一種體裁:五律。七律。排律。參看〖律詩〗。
4.約束:律己。律人。自律。
5.姓。
律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律
lǜ ㄌㄩˋ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約束:律己。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標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的不同高度,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稱“律”;成偶數的六個管稱“呂”,后來“律呂”作為音律的統稱)。舊詩的一種體裁:律詩。姓。英語 statute, principle, regulation
德語 Ges. : Gesetz, Gesetz (S)
法語 loi,principe
律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律 lǜ
〈名〉
(1) (形聲。從彳( chì),聿( yù)聲。本義:法律;法令)
(2) 同本義 (多指具體的規則、條文) [law]
律,均布也。——《說文》
出以律。——《易師》
律,法也。——《爾雅·釋詁》
天下既定,令蕭何次律令。——《漢書·高帝紀》
兵大律在謹,論敵察眾,則勝負可知也。——《商君書·戰法》
以律非故殺。——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律則(律條);律貫(法律系統);律科(法令條文);律度(規矩,法度);律紀(紀律);律貫(指法律系統);律斬(依法斬決)
(4) 律管,古代用來校正樂音標準的管狀儀器。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階。從低音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叫律,成偶數的六個管叫呂。統稱十二律 [a series of standard bamboo tuning pitch-pipes used in ancient music]
截竹為管謂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黃鐘。黃鐘為十二律的開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稱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樂律。古人按樂音的高低分為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temperament]
五聲六律十二管。——《禮記·禮運》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樂律的度尺);律呂(樂律的通稱);律均(古樂的十二律與五韻);律歷(指樂律和歷法)
(8) 律詩的簡稱 [lüshi]。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discipline]。如:律藏(佛教經典中關于戒律的著作的總稱);律儀(僧侶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儀則);律爺(小道士對師父的敬稱)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grade in ancient rank of nodility]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禮記·王制》
(11) 指季節和氣候 [season and climate]
大地回春律,山川掃積陰。——陸游《春望》
詞性變化
◎ 律 lǜ
〈動〉
(1) 約束 [restrain]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韓非子·難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隱《嬌兒詩》
(2) 又如:律人(約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follow]
勞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擊 [beat;hit]
闇漠感突,上擊下律。——枚乘《七發》
◎ 律 lǜ
〈形〉
(1) 高 [high]
南山律律。——《詩·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樣子);律魁(高大的樣子)
律字的辭典解釋
法令、法則。如:「法律」。《易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田谷先曉于農,斷訟務精于律。」
格式、規則。如:「定律」、「格律」。《淮南子·覽冥》:「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陰陽之氣。」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于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中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陽律。如:「律呂」。
節奏。如:「旋律」、「音律」、「韻律」。
律詩的簡稱。如:「五律」、「七律」。
姓。如漢代有律子公。
動約束。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韓非子·難四》:「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則是皆無貞廉也。」《金史卷一一○·楊云翼傳》:「自律甚嚴,其待人則寬。」
效法、遵守。《禮記·中庸》:「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唐·劉禹錫〈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廟釋奠作〉詩:「有心律天道,無位救陵夷。」
形山勢高大險峻。參見「[[律律]]」條。
康熙字典解釋
律【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呂戌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音嵂。《玉篇》六律也。《廣韻》律呂也。《說文》均布也。十二律均布節氣,故有六律,六均。《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律管,所以分氣。《前漢·律歷志》律有十二,陽六爲律,隂六爲呂,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爲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爲律本。《後漢·律曆志》殿中??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靈臺用竹律六十??日如其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爲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禮·王制》考時月,定日同律。
又《爾雅·釋詁》法也。
又常也。《註》謂常法。《正韻》律呂萬法所出,故法令謂之律。《管子·七臣七主篇》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釋名》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咸懼,而不敢易紀律。
又軍法曰律。《易·師卦》師出以律。
又??書曰律。《前漢·??法志》蕭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晉書·??法志》秦漢舊律起自李悝。悝著網捕二篇,雜律一篇。
又以其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又爵命之等曰律。《禮·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卽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又《爾雅·釋言》述也。《禮·中庸》上律天時。
又《爾雅·釋言》銓也。所以銓量輕重。
又理髮曰律。《荀子·禮論篇》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註》律,理髮也。
又詩律。《杜甫·遣悶詩》晚節漸於詩律細。
又戒律。《佛國記》法顯慨律藏殘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尋求戒律。
又《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又斛律,耶律,??複姓。《姓譜》斛律,代人,世爲部落統軍,號斛律部,因氏焉。耶律,遼之後。
又《韻補》與嵂通。《詩·小雅》南山律律。《司馬相如·大人賦》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律【卷二】【彳部】
均布也。從彳聿聲。呂戌切
說文解字注
(律)均布也。均律雙聲。均古音同勻也。易曰。師出以律。尙書。正日。同律度量衡。爾雅。坎律銓也。律者所以笵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從彳。聿聲。呂戌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