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的讀音 後周的意思
后周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最后一個朝代,從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滅后漢開國,至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宋,定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歷經三帝,享國10年。 后周開國皇帝郭威是后漢的開國功臣,受后漢高祖劉知遠重任。郭威是劉知遠臨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漢隱帝劉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鎮叛亂。郭威登基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柴榮繼位后不久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在高平之戰中他親臨戰場,在出師不利、己方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敗北漢軍隊。隨后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幾乎將所有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后周。959年柴榮再次北上攻遼,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攻到幽州。不久柴榮病逝,其幼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后周首都是開封,統治范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陜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 後
- 周
“後周”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òu zhōu]
- 漢字注音:
- ㄏㄡˋ ㄓㄡ
- 簡繁字形:
- 后周
- 是否常用:
- 否
“後周”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朝代名。朝代名五代之一。辭典解釋
后周 hòu zhōu ㄏㄡˋ ㄓㄡ 朝代名: (1)?(西元951~959)?五代諸朝之一。郭威滅后漢所建,國號周,都開封。恭帝時,被大將趙匡胤逼迫讓位。史稱為「后周」。(2)? 北周的別名。參見「北周」條。
英語 Later Zhou of the Five Dynasties (951-960)?, centered on Shandong and Hebei, with capital at Kaifeng 開封
德語 Sp?te Zhou-Dynastie [ ca. 951 - 960 ] (S, Gesch)?
法語 Zhou postérieurs
網絡解釋
后周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最后一個朝代,從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滅后漢開國,至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宋,定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歷經三帝,享國10年。
后周開國皇帝郭威是后漢的開國功臣,受后漢高祖劉知遠重任。郭威是劉知遠臨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漢隱帝劉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鎮叛亂。郭威登基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柴榮繼位后不久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在高平之戰中他親臨戰場,在出師不利、己方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敗北漢軍隊。隨后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幾乎將所有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后周。959年柴榮再次北上攻遼,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攻到幽州。不久柴榮病逝,其幼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后周首都是開封,統治范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陜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後周”的單字解釋
【後】:同“后”。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後周”的相關詞語
* 後周的讀音是:hòu zhōu,後周的意思:后周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最后一個朝代,從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滅后漢開國,至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宋,定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歷經三帝,享國10年。 后周開國皇帝郭威是后漢的開國功臣,受后漢高祖劉知遠重任。郭威是劉知遠臨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漢隱帝劉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鎮叛亂。郭威登基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柴榮繼位后不久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在高平之戰中他親臨戰場,在出師不利、己方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敗北漢軍隊。隨后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幾乎將所有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后周。959年柴榮再次北上攻遼,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攻到幽州。不久柴榮病逝,其幼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后周首都是開封,統治范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陜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基本解釋
朝代名。朝代名五代之一。辭典解釋
后周 hòu zhōu ㄏㄡˋ ㄓㄡ朝代名: (1)?(西元951~959)?五代諸朝之一。郭威滅后漢所建,國號周,都開封。恭帝時,被大將趙匡胤逼迫讓位。史稱為「后周」。(2)? 北周的別名。參見「北周」條。
英語 Later Zhou of the Five Dynasties (951-960)?, centered on Shandong and Hebei, with capital at Kaifeng 開封
德語 Sp?te Zhou-Dynastie [ ca. 951 - 960 ] (S, Gesch)?
法語 Zhou postérieurs
后周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最后一個朝代,從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滅后漢開國,至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宋,定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歷經三帝,享國10年。后周開國皇帝郭威是后漢的開國功臣,受后漢高祖劉知遠重任。郭威是劉知遠臨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漢隱帝劉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鎮叛亂。郭威登基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柴榮繼位后不久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在高平之戰中他親臨戰場,在出師不利、己方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敗北漢軍隊。隨后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幾乎將所有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后周。959年柴榮再次北上攻遼,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攻到幽州。不久柴榮病逝,其幼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后周首都是開封,統治范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陜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後】:同“后”。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