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得解的讀音 得解的意思

    得解 獲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太祖 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 中牟 ,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 de
    • jiě

    “得解”的讀音

    拼音讀音
    [de jiě]
    漢字注音:
    ˙ㄉㄜ ㄐㄧㄝ ˇ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得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獲釋。 2.猶言解悟,領會。 3.德行和才能。得,通"德"。

    辭典解釋

    得解  dé jiě  ㄉㄜˊ ㄐㄧㄝˇ  

    悟得其中的道理。猶言領會。
    南朝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游戲神通,莫不皆悟無生,咸知妄想,隨類得解,俱會真如。」

    獲釋。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網絡解釋

    得解

    獲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太祖 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 中牟 ,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得解”的單字解釋

    】:[dé]1.得到(跟“失”相對):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得些好處。2.演算產生結果:二三得六。五減一得四。3.適合:得用。得體。4.得意:自得。5.完成:飯得了。衣服還沒有做得。6.用于結束談話的時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7.用于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得,這一張又畫壞了!8.助動詞。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許可(多見于法令和公文):這筆錢非經批準不得擅自動用。9.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可能這樣(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剛動手挖,沒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多見于早期白話):出得門來。[děi]1.助動詞。需要: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修這座水庫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無須”或“不用”,不說“不得”。3.助動詞。表示揣測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滿意:這個沙發坐著真得。
    】:[jiě]1.分開:解剖。瓦解。難解難分。2.把束縛著或系著的東西打開:解扣兒。解衣服。3.解除:解職。解渴。解乏。4.解釋:解說。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數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這個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縣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開這個道理。2.舊時指雜技表演的各種技藝,特指騎在馬上表演的技藝:跑馬賣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得解”的相關成語

    “得解”的相關詞語

    * 得解的讀音是:de jiě,得解的意思:得解 獲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太祖 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 中牟 ,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