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城借一的讀音 憑城借一的意思
【解釋】背城借一。指與敵決一死戰。【出處】《宋書·袁淑傳》:“負塞殘孽,阻山燼黨,收險竊命,憑城借一,則當因威席卷,乘機芟剿。”
- 憑
- 城
- 借
- 一
“憑城借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íng chéng jiè yī]
- 漢字注音:
- ㄆㄧㄥˊ ㄔㄥˊ ㄐㄧㄝ ˋ ㄧ
- 簡繁字形:
- 憑城借一
- 是否常用:
- 否
“憑城借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背城借一。謂與敵決一死戰。
網絡解釋
【解釋】背城借一。指與敵決一死戰。
【出處】《宋書·袁淑傳》:“負塞殘孽,阻山燼黨,收險竊命,憑城借一,則當因威席卷,乘機芟剿。”
“憑城借一”的單字解釋
【憑】:1.“憑”的繁體字。2.靠﹑依靠:“憑欄”。唐?杜甫《登岳陽樓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宋?寇準《書河上亭壁詩》:“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3.依據﹑託賴。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詞》:“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4.煩請。唐?白居易《草茫茫詩》:“憑君回首向南望,漢文葬在灞陵原。”5.任﹑隨。《紅樓夢?第七回》:“憑你什麼名醫仙藥,從不見一點兒效。”
【城】:1.城墻:城外。萬里長城。2.城墻以內的地方:城區。東城。3.城市(跟“鄉”相對):山城。進城。滿城風雨。連下數城。城鄉物資交流。
【借】:1.暫時使用別人的物品或金錢;借進:向他借書。跟人借錢。把筆借給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錢暫時供別人使用;借出:借書給他。借錢給人。3.假托:借故。借端。4.憑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時跟“著”連用)引進動作、行為所利用或憑借的時機、事物等:借著燈光看書。借出差的機會調查方言。“藉”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憑城借一”的相關詞語
* 憑城借一的讀音是:píng chéng jiè yī,憑城借一的意思:【解釋】背城借一。指與敵決一死戰。【出處】《宋書·袁淑傳》:“負塞殘孽,阻山燼黨,收險竊命,憑城借一,則當因威席卷,乘機芟剿。”
基本解釋
背城借一。謂與敵決一死戰。【解釋】背城借一。指與敵決一死戰。
【出處】《宋書·袁淑傳》:“負塞殘孽,阻山燼黨,收險竊命,憑城借一,則當因威席卷,乘機芟剿。”
【憑】:1.“憑”的繁體字。2.靠﹑依靠:“憑欄”。唐?杜甫《登岳陽樓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宋?寇準《書河上亭壁詩》:“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3.依據﹑託賴。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詞》:“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4.煩請。唐?白居易《草茫茫詩》:“憑君回首向南望,漢文葬在灞陵原。”5.任﹑隨。《紅樓夢?第七回》:“憑你什麼名醫仙藥,從不見一點兒效。”
【城】:1.城墻:城外。萬里長城。2.城墻以內的地方:城區。東城。3.城市(跟“鄉”相對):山城。進城。滿城風雨。連下數城。城鄉物資交流。
【借】:1.暫時使用別人的物品或金錢;借進:向他借書。跟人借錢。把筆借給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錢暫時供別人使用;借出:借書給他。借錢給人。3.假托:借故。借端。4.憑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時跟“著”連用)引進動作、行為所利用或憑借的時機、事物等:借著燈光看書。借出差的機會調查方言。“藉”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