憙怎么讀 憙的意思

漢字 | 憙 |
---|---|
讀音 |
|
注音 | ㄒㄧˇ |
部首 | [心] 心字底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12 |
異體字 | 喜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199 |
其它編碼 | 五筆:fkun 倉頡:grtp 鄭碼:bjjw 四角:40336 |
筆順編碼 | 121251431251454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丨フ一丶フ丶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 豎 橫折 橫 點 撇 橫 豎 橫折 橫 點 斜鉤 點 點 |
憙字的意思
1.古同“喜”。
2.指容易發生某種變化:“有葉者,憙爛。”
憙字的基本解釋
憙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憙 xǐ
〈動〉
(1) 喜悅。后作“喜” [be delighted]
憙,說(悅)也。——《說文》。徐灝曰:“喜憙古今字。”
遇之有理,故群臣自憙。——《漢書·賈誼傳》
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 秦軍解,因之大破。—— 司馬遷《史記》
(2) 喜好;愛好 [like;love;be fond of;take delight in]
天子心獨憙其事。——《漢書·郊祀志》
陳侯憙獵,淫獵于 蔡,與 蔡人爭禽。——《谷梁傳》
(3) 喜愛;熱中于 [be keen on]
幽并豪俠憙功名,咄嗟顧盼風云生。—— 元好問《劉時舉節制云南》
(4) 又如:憙事(好事,喜歡多事)
詞性變化
◎ 憙 xǐ
〈副〉
容易發生某種變化 [easily]
有葉者,憙爛。——《齊民要術》
憙字的辭典解釋
喜好、愛好。《谷梁傳·桓公六年》:「陳侯憙獵,淫獵于蔡,與蔡人爭禽。」《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羅敷憙蠶桑,采桑城南隅。」
名自得其樂的感覺。宋·陸游〈開東園路北至山腳因治路傍隙地雜植花草〉詩六首之四:「今朝有憙誰能識,不用人扶亦自行。」
康熙字典解釋
憙【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廣韻》《集韻》《韻會》許旣切《正韻》許意切,??嬉去聲。《說文》悅也。從心從喜,喜亦聲。《徐鍇曰》喜在心,憙見爲此事,是心悅爲此事也,會意。《史記·周本紀》無不欣憙。
又好也。《賈誼·治安策》遇之有禮,則羣臣自憙。《註》憙,好也。
又省作喜。《史記·封禪書》天子心獨喜。
又《扁鵲傳》問中庶子喜方者。??讀許旣切。《集韻》亦書作憘。
又《廣韻》虛里切《集韻》《韻會》許已切《正韻》許里切,??音蟢。樂也。亦省作喜。
又《集韻》虛其切,音唏。《說文》卒喜也。本作?。或從喜作歖。或從心作憙。亦作憘。《後漢·蔡邕傳》試潛聽之曰憘。《註》音僖,歎聲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憙【卷五】【喜部】
說也。從心從喜,喜亦聲。許記切
說文解字注
(憙)說也。說者、今之悅字。樂者、無所箸之?。悅者、有所箸之?。口部嗜下曰。憙欲之也。然則憙與嗜義同。與喜樂義異。淺人不能分別。認爲一字。喜行而憙廢矣。顏師古曰。喜下施心是好憙之意。音虛記切。從心喜。喜亦聲。許記切。一部。古有通用喜者。如封禪書天子心獨喜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