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的讀音 憶王孫的意思
憶王孫 (一種詞牌名)憶王孫,詞牌名,又名“獨腳令”“憶君王”“豆葉黃”“畫蛾眉”等。以李重元《憶王孫·春詞》為正體,該詞為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另有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三平韻兩葉韻,雙調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的變體。代表作有納蘭性德《憶王孫·西風一夜翦芭蕉》等。
- 憶
- 王
- 孫
“憶王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ì wáng sūn]
- 漢字注音:
- ㄧˋ ㄨㄤˊ ㄙㄨㄣ
- 簡繁字形:
- 憶王孫
- 是否常用:
- 否
“憶王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詞牌名。唐孫棨《北里志》謂天水光遠以詩題楊萊兒室,有"萋萋芳草憶王孫"句。宋秦觀《憶王孫》詞,全用其句,因以為名。又名《獨腳令》﹑《憶君王》﹑《豆葉黃》﹑《畫蛾眉》﹑《闌干萬里心》﹑《怨王孫》。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亦有雙調,五十四字,仄韻,見《復雅歌詞》。參閱《詞譜》卷二。 2.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數與詞牌前半闋同。北曲仙呂宮又有《一半兒》,與此曲相仿,僅末句改七字為九字,"一半兒"三字重復出現。參見"一半兒"。
網絡解釋
憶王孫 (一種詞牌名)
憶王孫,詞牌名,又名“獨腳令”“憶君王”“豆葉黃”“畫蛾眉”等。以李重元《憶王孫·春詞》為正體,該詞為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另有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三平韻兩葉韻,雙調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的變體。代表作有納蘭性德《憶王孫·西風一夜翦芭蕉》等。
“憶王孫”的單字解釋
【憶】:同“憶”。
【王】:[wáng]1.君主;最高統治者:君王。國王。女王。2.封建社會的最高爵位:王爵。親王。王侯。3.首領;頭目:占山為王。擒賊先擒王。4.同類中居首位的或特別大的:蜂王。蟻王。王蛇。花中之王。5.輩分高:王父(祖父)。王母(祖母)。6.最強的:王水。王牌。7.姓。[wàng]古代稱君主有天下:王天下。
【孫】:[sūn]1.兒子的子女;兒子的兒子。2.與孫子同輩的同姓或異姓親屬。3.泛指後代子孫。4.植物再生或孳生的。5.指脈絡的細小分支。6.姓。[xùn]1.謙順;恭順。2.逃遁;流亡。3.退出、讓出帝位或某職位。4.差,比不上。
“憶王孫”的相關詞語
* 憶王孫的讀音是:yì wáng sūn,憶王孫的意思:憶王孫 (一種詞牌名)憶王孫,詞牌名,又名“獨腳令”“憶君王”“豆葉黃”“畫蛾眉”等。以李重元《憶王孫·春詞》為正體,該詞為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另有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三平韻兩葉韻,雙調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的變體。代表作有納蘭性德《憶王孫·西風一夜翦芭蕉》等。
基本解釋
1.詞牌名。唐孫棨《北里志》謂天水光遠以詩題楊萊兒室,有"萋萋芳草憶王孫"句。宋秦觀《憶王孫》詞,全用其句,因以為名。又名《獨腳令》﹑《憶君王》﹑《豆葉黃》﹑《畫蛾眉》﹑《闌干萬里心》﹑《怨王孫》。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亦有雙調,五十四字,仄韻,見《復雅歌詞》。參閱《詞譜》卷二。 2.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數與詞牌前半闋同。北曲仙呂宮又有《一半兒》,與此曲相仿,僅末句改七字為九字,"一半兒"三字重復出現。參見"一半兒"。憶王孫 (一種詞牌名)
憶王孫,詞牌名,又名“獨腳令”“憶君王”“豆葉黃”“畫蛾眉”等。以李重元《憶王孫·春詞》為正體,該詞為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另有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三平韻兩葉韻,雙調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的變體。代表作有納蘭性德《憶王孫·西風一夜翦芭蕉》等。【憶】:同“憶”。
【王】:[wáng]1.君主;最高統治者:君王。國王。女王。2.封建社會的最高爵位:王爵。親王。王侯。3.首領;頭目:占山為王。擒賊先擒王。4.同類中居首位的或特別大的:蜂王。蟻王。王蛇。花中之王。5.輩分高:王父(祖父)。王母(祖母)。6.最強的:王水。王牌。7.姓。[wàng]古代稱君主有天下:王天下。
【孫】:[sūn]1.兒子的子女;兒子的兒子。2.與孫子同輩的同姓或異姓親屬。3.泛指後代子孫。4.植物再生或孳生的。5.指脈絡的細小分支。6.姓。[xùn]1.謙順;恭順。2.逃遁;流亡。3.退出、讓出帝位或某職位。4.差,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