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里的讀音 戚里的意思
戚里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于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捐,受書謁,徒其家長安中戚里 。” 司馬貞《索隱》引顏師古曰:“于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為戚里 。”《文選·左思<魏都賦>》:“亦有戚里 ,寘宮之東。” 呂延濟注:“ 戚里 ,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庾信 《春賦》:“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豐 而酒美。” 唐·戴叔倫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詩:“春風歸戚里 ,曉日上花枝。” 2.借指外戚。《后漢書·張霸傳贊》:“ 霸貴知止,辭交戚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秋》:“中貴戚里,取索供賣。” 清·吳偉業 《圓圓曲》:“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碧車。”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四:“朝臣戚里,寅緣關通。” 3.泛指親戚鄰里。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村中有貨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于戚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新郎》:“村人有為子娶婦者,新人入門,戚里畢賀。” ”
- 戚
- 里
“戚里”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ī lǐ]
- 漢字注音:
- ㄑㄧ ㄌㄧ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戚里”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借指外戚。泛指親戚鄰里。辭典解釋
戚里 qī lǐ ㄑㄧ ㄌㄧˇ 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
北周.庾信〈春賦〉:「移戚里而家富,入新豐而酒美。」
網絡解釋
戚里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于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捐,受書謁,徒其家長安中戚里 。” 司馬貞《索隱》引顏師古曰:“于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為戚里 。”《文選·左思<魏都賦>》:“亦有戚里 ,寘宮之東。” 呂延濟注:“ 戚里 ,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庾信 《春賦》:“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豐 而酒美。” 唐·戴叔倫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詩:“春風歸戚里 ,曉日上花枝。”
2.借指外戚。《后漢書·張霸傳贊》:“ 霸貴知止,辭交戚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秋》:“中貴戚里,取索供賣。” 清·吳偉業 《圓圓曲》:“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碧車。”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四:“朝臣戚里,寅緣關通。”
3.泛指親戚鄰里。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村中有貨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于戚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新郎》:“村人有為子娶婦者,新人入門,戚里畢賀。”
”
“戚里”的單字解釋
【戚】:1.親戚:戚誼(親戚關系)。戚友(親戚朋友)。2.姓。3.憂愁;悲哀:哀戚。休戚相關。4.古代兵器,像斧。
【里】:[lǐ]1.(里兒)衣服、被褥等東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層;紡織品的反面:被里兒。衣服里兒。這面是里兒,那面是面兒。2.方位詞。里邊(跟“外”相對):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鄰里。里弄。4.家鄉:故里。鄉里。5.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6.姓。7.長度單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內部(跟“外”相對):手里。箱子里。話里有話。2.附在“這、那、哪”等字后邊表示地點:這里。那里。頭里。
“戚里”的相關詞語
* 戚里的讀音是:qī lǐ,戚里的意思:戚里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于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捐,受書謁,徒其家長安中戚里 。” 司馬貞《索隱》引顏師古曰:“于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為戚里 。”《文選·左思<魏都賦>》:“亦有戚里 ,寘宮之東。” 呂延濟注:“ 戚里 ,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庾信 《春賦》:“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豐 而酒美。” 唐·戴叔倫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詩:“春風歸戚里 ,曉日上花枝。” 2.借指外戚。《后漢書·張霸傳贊》:“ 霸貴知止,辭交戚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秋》:“中貴戚里,取索供賣。” 清·吳偉業 《圓圓曲》:“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碧車。”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四:“朝臣戚里,寅緣關通。” 3.泛指親戚鄰里。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村中有貨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于戚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新郎》:“村人有為子娶婦者,新人入門,戚里畢賀。” ”
基本解釋
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借指外戚。泛指親戚鄰里。辭典解釋
戚里 qī lǐ ㄑㄧ ㄌㄧˇ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
北周.庾信〈春賦〉:「移戚里而家富,入新豐而酒美。」
戚里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于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捐,受書謁,徒其家長安中戚里 。” 司馬貞《索隱》引顏師古曰:“于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為戚里 。”《文選·左思<魏都賦>》:“亦有戚里 ,寘宮之東。” 呂延濟注:“ 戚里 ,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庾信 《春賦》:“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豐 而酒美。” 唐·戴叔倫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詩:“春風歸戚里 ,曉日上花枝。”2.借指外戚。《后漢書·張霸傳贊》:“ 霸貴知止,辭交戚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秋》:“中貴戚里,取索供賣。” 清·吳偉業 《圓圓曲》:“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碧車。”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四:“朝臣戚里,寅緣關通。”
3.泛指親戚鄰里。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村中有貨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于戚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新郎》:“村人有為子娶婦者,新人入門,戚里畢賀。”
”
【戚】:1.親戚:戚誼(親戚關系)。戚友(親戚朋友)。2.姓。3.憂愁;悲哀:哀戚。休戚相關。4.古代兵器,像斧。
【里】:[lǐ]1.(里兒)衣服、被褥等東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層;紡織品的反面:被里兒。衣服里兒。這面是里兒,那面是面兒。2.方位詞。里邊(跟“外”相對):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鄰里。里弄。4.家鄉:故里。鄉里。5.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6.姓。7.長度單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內部(跟“外”相對):手里。箱子里。話里有話。2.附在“這、那、哪”等字后邊表示地點:這里。那里。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