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的讀音 扎染的意思
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其工藝特點是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后,再進行印染,然后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的一種印染技術。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后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云南大理周城的張仕紳被確定為扎染國家級傳承人。2011年,海安縣申請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焦寶林被評為南通扎染技藝省級傳承人。大理市周城璞真綜藝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 扎
- 染
“扎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ā rǎn]
- 漢字注音:
- ㄗㄚ ㄖㄢ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扎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扎染 zārǎn
[bandhnu] 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
網絡解釋
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其工藝特點是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后,再進行印染,然后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的一種印染技術。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后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云南大理周城的張仕紳被確定為扎染國家級傳承人。2011年,海安縣申請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焦寶林被評為南通扎染技藝省級傳承人。大理市周城璞真綜藝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扎染”的單字解釋
【扎】:[zhā]1.刺:扎針。扎花。2.駐、扎:扎營。3.鉆:扎猛子。[zā]1.捆,纏束:扎辮子。扎腿。2.把兒,捆兒:一扎線。[zhá]〔扎掙〕方言,勉強支持(“掙”讀輕聲)。
【染】:1.用染料著色:染布。印染。2.感染;沾染(疾病、壞習慣、嗜好等):傳染。染病。3.中國畫筆墨技法之一。
“扎染”的相關詞語
“扎染”造句
窗簾是棉布,但是用了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扎染布鑲邊。
那時你們兩個都穿著扎染的衣服,赤著足,還很年輕,年輕到還覺得給那些來學校參加免費實習治療的流浪漢按摩臭腳是一件高尚的事。
以后歷代文獻對染纈品種的記載很多,而民間也有不少扎染技法代代相傳,成為寶貴的資料。
嬉皮還會穿圖案抽象的彩色服飾,這種衣服被稱為“扎染”。
白族扎染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漂洋過海銷往東南亞、歐美各國,是大理出口創匯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
手工扎染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
當然如果你有一定的繪畫基礎,還可以做蠟染、扎染。
在扎染制品CAD系統開發中,從設計效果圖到生產工藝圖的自動轉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大多數空想家的衣櫥里都有扎染風情的T恤衫。
在印度齋浦爾,扎染布被掛在屋頂晾干.
* 扎染的讀音是:zā rǎn,扎染的意思: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其工藝特點是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后,再進行印染,然后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的一種印染技術。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后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云南大理周城的張仕紳被確定為扎染國家級傳承人。2011年,海安縣申請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焦寶林被評為南通扎染技藝省級傳承人。大理市周城璞真綜藝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基本解釋
扎染 zārǎn
[bandhnu] 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
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其工藝特點是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后,再進行印染,然后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的一種印染技術。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后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云南大理周城的張仕紳被確定為扎染國家級傳承人。2011年,海安縣申請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焦寶林被評為南通扎染技藝省級傳承人。大理市周城璞真綜藝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扎】:[zhā]1.刺:扎針。扎花。2.駐、扎:扎營。3.鉆:扎猛子。[zā]1.捆,纏束:扎辮子。扎腿。2.把兒,捆兒:一扎線。[zhá]〔扎掙〕方言,勉強支持(“掙”讀輕聲)。
【染】:1.用染料著色:染布。印染。2.感染;沾染(疾病、壞習慣、嗜好等):傳染。染病。3.中國畫筆墨技法之一。
窗簾是棉布,但是用了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扎染布鑲邊。
那時你們兩個都穿著扎染的衣服,赤著足,還很年輕,年輕到還覺得給那些來學校參加免費實習治療的流浪漢按摩臭腳是一件高尚的事。
以后歷代文獻對染纈品種的記載很多,而民間也有不少扎染技法代代相傳,成為寶貴的資料。
嬉皮還會穿圖案抽象的彩色服飾,這種衣服被稱為“扎染”。
白族扎染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漂洋過海銷往東南亞、歐美各國,是大理出口創匯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
手工扎染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
當然如果你有一定的繪畫基礎,還可以做蠟染、扎染。
在扎染制品CAD系統開發中,從設計效果圖到生產工藝圖的自動轉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大多數空想家的衣櫥里都有扎染風情的T恤衫。
在印度齋浦爾,扎染布被掛在屋頂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