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髮纓冠的讀音 披髮纓冠的意思
【解釋】指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示例】淮揚之民,方苦昏墊,~而救之,猶恐不及,豈能豫憂運道之難處耶! ◎明·張居正《答河道吳公桂芳書》
- 披
- 髮
- 纓
- 冠
“披髮纓冠”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ī fā yīng guàn]
- 漢字注音:
- ㄆㄧ ㄈㄚˋ ㄧㄥ ㄍㄨㄢ
- 簡繁字形:
- 披發纓冠
- 是否常用:
- 否
“披髮纓冠”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辭典解釋
披發纓冠 pī fǎ yīng guān ㄆㄧ ㄈㄚˇ ㄧㄥ ㄍㄨㄢ 形容匆忙急迫的樣子。《石點頭.卷一二.侯官縣烈女殲仇》:「熟知姊婿熱腸俠骨,有古烈士風,取乞奮披發纓冠之誼,飛舸入郡。」也作「被發纓冠」。
網絡解釋
【解釋】指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示例】淮揚之民,方苦昏墊,~而救之,猶恐不及,豈能豫憂運道之難處耶! ◎明·張居正《答河道吳公桂芳書》
“披髮纓冠”的單字解釋
【披】:1.覆蓋或搭在肩背上:披著斗篷。披星戴月。2.打開;散開:披卷。紛披。3.(竹木等)裂開:這根竹竿披了。
【髮】:1.人類頭上的毛:“頭髮”、“白髮”、“黑髮”、“毫髮無傷”。《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2.比喻為山上的草木。《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3.姓。如漢代有髮福。
【纓】:同“纓”。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齊。怒發沖冠。2.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雞冠。樹冠。[guàn]1.把帽子戴在頭上(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歲)。2.在前面加上某種名號或文字:縣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軍。名冠全球。4.指冠軍:奪冠。三連冠(連續三次獲得冠軍)。5.姓。
“披髮纓冠”的相關詞語
* 披髮纓冠的讀音是:pī fā yīng guàn,披髮纓冠的意思:【解釋】指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示例】淮揚之民,方苦昏墊,~而救之,猶恐不及,豈能豫憂運道之難處耶! ◎明·張居正《答河道吳公桂芳書》
基本解釋
謂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辭典解釋
披發纓冠 pī fǎ yīng guān ㄆㄧ ㄈㄚˇ ㄧㄥ ㄍㄨㄢ形容匆忙急迫的樣子。《石點頭.卷一二.侯官縣烈女殲仇》:「熟知姊婿熱腸俠骨,有古烈士風,取乞奮披發纓冠之誼,飛舸入郡。」也作「被發纓冠」。
【解釋】指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示例】淮揚之民,方苦昏墊,~而救之,猶恐不及,豈能豫憂運道之難處耶! ◎明·張居正《答河道吳公桂芳書》
【披】:1.覆蓋或搭在肩背上:披著斗篷。披星戴月。2.打開;散開:披卷。紛披。3.(竹木等)裂開:這根竹竿披了。
【髮】:1.人類頭上的毛:“頭髮”、“白髮”、“黑髮”、“毫髮無傷”。《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2.比喻為山上的草木。《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3.姓。如漢代有髮福。
【纓】:同“纓”。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齊。怒發沖冠。2.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雞冠。樹冠。[guàn]1.把帽子戴在頭上(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歲)。2.在前面加上某種名號或文字:縣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軍。名冠全球。4.指冠軍:奪冠。三連冠(連續三次獲得冠軍)。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