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額的讀音 抹額的意思
抹額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中國服飾,明代較盛行。婦女包于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于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幞頭紅繡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幞頭,紫繡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 抹
- 額
“抹額”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ò é]
- 漢字注音:
- ㄇㄛˋ ㄜˊ
- 簡繁字形:
- 抹額
- 是否常用:
- 否
“抹額”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抹額 mò’é
[hood] 纏在額頭的頭巾;包裹額頭的發帶。也稱“抹頭”
辭典解釋
抹額 mò é ㄇㄛˋ ㄜˊ 系綁在額頭上的布巾。《水滸傳.第五五回》:「病尉遲孫立是交角鐵幞頭,大紅羅抹額。」《紅樓夢.第八回》:「黛玉用手整理,輕輕攏住束發冠,將笠沿掖在抹額之上。」也作「抹頭」。
網絡解釋
抹額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中國服飾,明代較盛行。婦女包于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于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幞頭紅繡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幞頭,紫繡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抹額”的單字解釋
【抹】:[mǒ]1.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飾)。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來抹灰泥的器具。亦稱“抹刀”)。2.揩,擦:抹拭。哭天抹淚。3.除去,勾掉,不計在內:抹煞。4.輕微的痕跡:“林梢一抹青如畫”。一抹余暉。[mò]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抹墻。抹石灰。2.緊靠著繞過去:抹頭。抹身。3.用手指輕按,奏弦樂指法的一種。[mā]1.擦:抹桌子。2.按著向下移動、除去:抹不下臉來(礙于臉面或情面)。
【額】:同“額”。
“抹額”的相關詞語
* 抹額的讀音是:mò é,抹額的意思:抹額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中國服飾,明代較盛行。婦女包于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于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幞頭紅繡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幞頭,紫繡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基本解釋
抹額 mò’é
[hood] 纏在額頭的頭巾;包裹額頭的發帶。也稱“抹頭”
辭典解釋
抹額 mò é ㄇㄛˋ ㄜˊ系綁在額頭上的布巾。《水滸傳.第五五回》:「病尉遲孫立是交角鐵幞頭,大紅羅抹額。」《紅樓夢.第八回》:「黛玉用手整理,輕輕攏住束發冠,將笠沿掖在抹額之上。」也作「抹頭」。
抹額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中國服飾,明代較盛行。婦女包于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于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幞頭紅繡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幞頭,紫繡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抹】:[mǒ]1.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飾)。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來抹灰泥的器具。亦稱“抹刀”)。2.揩,擦:抹拭。哭天抹淚。3.除去,勾掉,不計在內:抹煞。4.輕微的痕跡:“林梢一抹青如畫”。一抹余暉。[mò]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抹墻。抹石灰。2.緊靠著繞過去:抹頭。抹身。3.用手指輕按,奏弦樂指法的一種。[mā]1.擦:抹桌子。2.按著向下移動、除去:抹不下臉來(礙于臉面或情面)。
【額】:同“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