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纜子擺渡的讀音 拉纜子擺渡的意思
辭典解釋拉纜子擺渡 lā lǎn zi bǎi dù 一種擺渡方法。在河水流動快速的渡口,用兩條粗的纜繩,分別系牢在船的兩頭,再把繩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兩岸渡口,擺渡的人想到彼岸,就拉著固定在彼岸的纜繩,不斷的收回抽緊,船就被拉向了彼岸;回頭時,換成另一根纜繩,依方向進行。另外,也有以一根粗纜繩,橫跨河上,兩端固定于河的兩岸,擺渡的人只要站在船上,扶著拉著纜繩,船就渡河了。
- 拉
- 纜
- 子
- 擺
- 渡
“拉纜子擺渡”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ā lǎn zi bǎi dù]
- 漢字注音:
- ㄌㄚ ㄌㄢˇ ˙ㄗ ㄅㄞˇ ㄉㄨˋ
- 簡繁字形:
- 拉纜子擺渡
- 是否常用:
- 否
“拉纜子擺渡”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拉纜子擺渡 lā lǎn zi bǎi dù ㄌㄚ ㄌㄢˇ ˙ㄗ ㄅㄞˇ ㄉㄨˋ 一種擺渡方法。在河水流動快速的渡口,用兩條粗的纜繩,分別系牢在船的兩頭,再把繩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兩岸渡口,擺渡的人想到彼岸,就拉著固定在彼岸的纜繩,不斷的收回抽緊,船就被拉向了彼岸;回頭時,換成另一根纜繩,依方向進行。另外,也有以一根粗纜繩,橫跨河上,兩端固定于河的兩岸,擺渡的人只要站在船上,扶著拉著纜繩,船就渡河了。
網絡解釋
“拉纜子擺渡”的單字解釋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纜】:同“纜”。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擺】:同“擺”。
【渡】:1.由這一岸到那一岸;通過(江河等):橫渡。遠渡重洋。飛渡太平洋。紅軍強渡大渡河。渡過難關。2.載運過河:渡船。請您把我們渡過河去。3.渡口(多用于地名):茅津渡(黃河渡口,在山西)。深渡(新安江渡口,在安徽)。4.姓。
“拉纜子擺渡”的相關詞語
* 拉纜子擺渡的讀音是:lā lǎn zi bǎi dù,拉纜子擺渡的意思:辭典解釋拉纜子擺渡 lā lǎn zi bǎi dù 一種擺渡方法。在河水流動快速的渡口,用兩條粗的纜繩,分別系牢在船的兩頭,再把繩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兩岸渡口,擺渡的人想到彼岸,就拉著固定在彼岸的纜繩,不斷的收回抽緊,船就被拉向了彼岸;回頭時,換成另一根纜繩,依方向進行。另外,也有以一根粗纜繩,橫跨河上,兩端固定于河的兩岸,擺渡的人只要站在船上,扶著拉著纜繩,船就渡河了。
辭典解釋
拉纜子擺渡 lā lǎn zi bǎi dù ㄌㄚ ㄌㄢˇ ˙ㄗ ㄅㄞˇ ㄉㄨˋ一種擺渡方法。在河水流動快速的渡口,用兩條粗的纜繩,分別系牢在船的兩頭,再把繩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兩岸渡口,擺渡的人想到彼岸,就拉著固定在彼岸的纜繩,不斷的收回抽緊,船就被拉向了彼岸;回頭時,換成另一根纜繩,依方向進行。另外,也有以一根粗纜繩,橫跨河上,兩端固定于河的兩岸,擺渡的人只要站在船上,扶著拉著纜繩,船就渡河了。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纜】:同“纜”。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擺】:同“擺”。
【渡】:1.由這一岸到那一岸;通過(江河等):橫渡。遠渡重洋。飛渡太平洋。紅軍強渡大渡河。渡過難關。2.載運過河:渡船。請您把我們渡過河去。3.渡口(多用于地名):茅津渡(黃河渡口,在山西)。深渡(新安江渡口,在安徽)。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