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子的讀音 撥子的意思
撥子 撥子又稱撥片. 用于演奏阮, 柳琴, 吉他等樂器. 一般由尼龍或者賽璐珞制成。
- 撥
- 子
“撥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ō zǐ]
- 漢字注音:
- ㄅㄛ ㄗˇ
- 簡繁字形:
- 撥子
- 是否常用:
- 是
“撥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撥子 bōzi
[plectrum] 用來彈撥撥弦樂器(如里拉琴,曼多林)的小薄片
沉吟放撥插弦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辭典解釋
撥子 bō zi ㄅㄛ ˙ㄗ 用以撥彈弦樂器,使其發聲的小甲片。多用于琵琶和三弦、阮、吉他等。
批。
如:「調度人馬,分五六撥子往目標出發。」
網絡解釋
撥子
撥子又稱撥片. 用于演奏阮, 柳琴, 吉他等樂器. 一般由尼龍或者賽璐珞制成。
“撥子”的單字解釋
【撥】:1.手腳或棍棒等橫著用力,使東西移動:撥門。撥船。撥開云霧。2.分出一部分發給;調配:撥糧。撥款。撥兩個人到鍛工車間工作。3.掉轉:撥頭便往回走。4.用于成批的人或物:工人們分成兩撥兒干活兒。大家輪撥兒休息。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撥子”的相關詞語
“撥子”造句
婺劇撥子腔的六種板式,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經數代、多人的努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完善。
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
劇中,無論是甜美的“南梆子”,激越的“高撥子”,她都演繹得恰如其分,惟妙惟肖。
呼啦啦一聲,一大撥子人全涌到了族人前面,拿起槍擔與黑熊以及死忠們對峙起來,同時聲嘶力竭地吼道:“我們不打了,要打你們自己打!”。
牧區多不戴骨制指甲撥子彈奏。
徽班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區的戲曲,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
徽調多為二黃調、高撥子、吹腔、四平調等,間或亦有西皮調、昆腔和弋腔;而漢調演員演的則是西皮調和二黃調。
再如“出征”一場那段程味十足的“高撥子”唱腔,則是作為全劇積蓄后的一次融梅、程、尚于一體的亦文亦武酣暢淋漓的總爆發。
三撥子欽差,就是這個太監態度最隨和了,當然,不是他隨和,是上面的風向。
還有一撥子*訪的,他們198*年,桃花鎮煤礦的職工,小煤礦取消后,他們回家務農,但每人還有一年的工資沒有發,一直到現在。
* 撥子的讀音是:bō zǐ,撥子的意思:撥子 撥子又稱撥片. 用于演奏阮, 柳琴, 吉他等樂器. 一般由尼龍或者賽璐珞制成。
基本解釋
撥子 bōzi
[plectrum] 用來彈撥撥弦樂器(如里拉琴,曼多林)的小薄片
沉吟放撥插弦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辭典解釋
撥子 bō zi ㄅㄛ ˙ㄗ用以撥彈弦樂器,使其發聲的小甲片。多用于琵琶和三弦、阮、吉他等。
批。
如:「調度人馬,分五六撥子往目標出發。」
撥子
撥子又稱撥片. 用于演奏阮, 柳琴, 吉他等樂器. 一般由尼龍或者賽璐珞制成。
【撥】:1.手腳或棍棒等橫著用力,使東西移動:撥門。撥船。撥開云霧。2.分出一部分發給;調配:撥糧。撥款。撥兩個人到鍛工車間工作。3.掉轉:撥頭便往回走。4.用于成批的人或物:工人們分成兩撥兒干活兒。大家輪撥兒休息。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婺劇撥子腔的六種板式,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經數代、多人的努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完善。
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
劇中,無論是甜美的“南梆子”,激越的“高撥子”,她都演繹得恰如其分,惟妙惟肖。
呼啦啦一聲,一大撥子人全涌到了族人前面,拿起槍擔與黑熊以及死忠們對峙起來,同時聲嘶力竭地吼道:“我們不打了,要打你們自己打!”。
牧區多不戴骨制指甲撥子彈奏。
徽班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區的戲曲,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
徽調多為二黃調、高撥子、吹腔、四平調等,間或亦有西皮調、昆腔和弋腔;而漢調演員演的則是西皮調和二黃調。
再如“出征”一場那段程味十足的“高撥子”唱腔,則是作為全劇積蓄后的一次融梅、程、尚于一體的亦文亦武酣暢淋漓的總爆發。
三撥子欽差,就是這個太監態度最隨和了,當然,不是他隨和,是上面的風向。
還有一撥子*訪的,他們198*年,桃花鎮煤礦的職工,小煤礦取消后,他們回家務農,但每人還有一年的工資沒有發,一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