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詞的讀音 挽詞的意思
挽詞 挽詞,讀作wǎn cí,漢語詞語,亦作“ 挽辭 ”,是指哀悼死者的詞章。
- 挽
- 詞
“挽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ǎn cí]
- 漢字注音:
- ㄨㄢˇ ㄘˊ
- 簡繁字形:
- 輓詞
- 是否常用:
- 是
“挽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挽詞,挽辭 wǎncí,wǎncí
[elegiac words] 哀悼死者的詞章、語句
網絡解釋
挽詞
挽詞,讀作wǎn cí,漢語詞語,亦作“ 挽辭 ”,是指哀悼死者的詞章。
“挽詞”的單字解釋
【挽】:1.拉;牽:挽弓。挽手。挽車。2.設法使好轉或恢復:挽救。挽回。3.追悼死者:挽歌。挽聯。4.向上卷起:挽起褲腳兒。5.同“綰”。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挽詞”的相關詞語
“挽詞”造句
我把那句詩作為4月10日在國家大教堂對羅恩的挽詞,因為對所有認識他的人來說,羅恩總是我們清晨的歡樂之源。
民國時期的訃告通常為厚厚的一本,內容分為遺像、挽詞、訃聞、哀啟四個部分,足有三四十頁。
挽聯,有的地方叫喪聯,系由挽詞演變而來,是一種人們用于對先人、死者表示緬懷、寄托哀思的對聯。
風滿樓,雨滿窗,而今挽詞一首,道盡多少凄惶。
一位身著葬禮服的老人,靜靜的訴說這挽詞。
金麻革《密國公挽詞》:人知尊帝胄,我但識儒冠。
《王觀堂先生挽詞并序》,《寒柳堂集》中《寅恪先生詩存》第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十九青春有口皆碑留贊譽,萬千蒼淚無言凝志寄哀思”,這是告別儀式的挽詞,充滿贊揚與不舍。
* 挽詞的讀音是:wǎn cí,挽詞的意思:挽詞 挽詞,讀作wǎn cí,漢語詞語,亦作“ 挽辭 ”,是指哀悼死者的詞章。
基本解釋
挽詞,挽辭 wǎncí,wǎncí
[elegiac words] 哀悼死者的詞章、語句
挽詞
挽詞,讀作wǎn cí,漢語詞語,亦作“ 挽辭 ”,是指哀悼死者的詞章。
【挽】:1.拉;牽:挽弓。挽手。挽車。2.設法使好轉或恢復:挽救。挽回。3.追悼死者:挽歌。挽聯。4.向上卷起:挽起褲腳兒。5.同“綰”。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我把那句詩作為4月10日在國家大教堂對羅恩的挽詞,因為對所有認識他的人來說,羅恩總是我們清晨的歡樂之源。
民國時期的訃告通常為厚厚的一本,內容分為遺像、挽詞、訃聞、哀啟四個部分,足有三四十頁。
挽聯,有的地方叫喪聯,系由挽詞演變而來,是一種人們用于對先人、死者表示緬懷、寄托哀思的對聯。
風滿樓,雨滿窗,而今挽詞一首,道盡多少凄惶。
一位身著葬禮服的老人,靜靜的訴說這挽詞。
金麻革《密國公挽詞》:人知尊帝胄,我但識儒冠。
《王觀堂先生挽詞并序》,《寒柳堂集》中《寅恪先生詩存》第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十九青春有口皆碑留贊譽,萬千蒼淚無言凝志寄哀思”,這是告別儀式的挽詞,充滿贊揚與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