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怎么讀 捶的意思

漢字 | 捶 |
---|---|
讀音 |
|
注音 | ㄔㄨㄟˊ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筆畫 | 總筆畫:11 部外:8 |
異體字 | ? 棰 椎 ?? 垂 錘 搥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376 |
其它編碼 | 五筆:rtgf 倉頡:qhjm 鄭碼:dmeb 四角:52015 |
筆順編碼 | 12131212211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
筆順名稱 | 橫 豎鉤 提 撇 橫 豎 橫 豎 豎 橫 橫 |
捶字的意思
用拳頭或棒槌敲打:捶背。捶衣裳。
捶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捶
chuí ㄔㄨㄟˊ
◎ 敲打:捶衣。捶鼓。捶打。捶拓。捶撻。捶楚(古代的杖刑)。捶胸頓足。
英語 strike with stick, lash, beat
德語 (mit der Faust)? schlagen; klopfen (Med)
法語 battre
捶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捶
搥 chuí
〈動〉
(1) (形聲。從手,垂聲。本義:棒打)
(2) 同本義 [beat]
捶,以杖擊也。——《說文》
捶笞臏腳。——《荀子·正論》。注:“捶笞皆杖擊也。”
(3) 又如:捶鼓;捶衣裳;捶楚(用杖或板拷打)
(4) 拳打 [hit with fist]。如:捶背;捶毆(毆打);捶胸跌腳(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5) 舂;搗 [pestle]。如:捶骨瀝髓(同“敲骨吸髓”。喻殘酷搜刮民財)
(6) 同“錘”。鍛,鍛煉 [forge]。如:捶鉤(鍛打帶鉤);捶句(錘煉文句)
詞性變化
◎ 捶 chuí
〈名〉
(1) 馬杖。通“箠” [whip]
檄以馬捶。——《莊子·至樂》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捶馬銜走。——《公羊傳·定公八年》何注
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又如:捶策(揚鞭擊馬)
(3) 棍棒 [stick]。如:捶表(即郵表。指立于邊界郵舍旁的木制標志)
捶字的辭典解釋
用杖敲打。如:「捶背」、「捶胸頓足」。《荀子·正論》:「捶笞臏腳,斬斷枯磔。」
舂、搗。《禮記·內則》:「欲干肉,則捶而食之。」
名鞭、杖。《莊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韓非子·奸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
康熙字典解釋
捶【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之累切《集韻》《韻會》《正韻》主橤切,??錐上聲。《說文》以杖擊也。《魏志·何夔傳》加其捶撲之罰。
又擣也。《禮·內則》欲乾肉則捶而食之。或從木作棰。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
又《集韻》《韻會》都果切《正韻》都火切,??音朵。與揣同。《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註》玷捶鉤之輕重。玷音點平聲。捶或作?。本作??,省作〈扌??〉。通作搥。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捶【卷十二】【手部】
以杖擊也。從手垂聲。之壘切
說文解字注
(捶)?杖擊也。內則注曰。捶、擣之也。引申之、杖得名捶。猶小擊之曰撲、因而擊之之物得曰撲也。擊馬者曰箠。從手。垂聲。之壘切。壘當作壘。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