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籤的讀音 掣籤的意思
掣簽 即抽簽。削竹為簽,配以標志或詞語,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用以決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兇。明代后期,孫丕揚任吏部尚書,創掣簽法以示銓選之不容情。法用竹簽若干預寫所選的機關地區及姓名等,雜置筒中,當堂隨手掣取,與拈鬮同。清代沿用此制,事實上仍由吏胥暗中操縱。
- 掣
- 籤
“掣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è qiān]
- 漢字注音:
- ㄔㄜˋ ㄑㄧㄢ
- 簡繁字形:
- 掣簽
- 是否常用:
- 否
“掣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掣簽"。 辭典解釋
掣簽 chè qiān ㄔㄜˋ ㄑㄧㄢ 抽簽。一種明、清分發官吏的辦法。《明史.卷二二四.孫丕揚傳》:「丕揚挺勁不撓,百僚無敢以私干者,獨患中貴請謁。乃創為掣簽法,大選急選,悉聽其人自掣,請寄無所容。」《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董知縣一路到了京師,在吏部投了文,次日過堂掣簽。」也作「掣簽」。
網絡解釋
掣簽
即抽簽。削竹為簽,配以標志或詞語,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用以決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兇。明代后期,孫丕揚任吏部尚書,創掣簽法以示銓選之不容情。法用竹簽若干預寫所選的機關地區及姓名等,雜置筒中,當堂隨手掣取,與拈鬮同。清代沿用此制,事實上仍由吏胥暗中操縱。
“掣籤”的單字解釋
“掣籤”的相關詞語
* 掣籤的讀音是:chè qiān,掣籤的意思:掣簽 即抽簽。削竹為簽,配以標志或詞語,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用以決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兇。明代后期,孫丕揚任吏部尚書,創掣簽法以示銓選之不容情。法用竹簽若干預寫所選的機關地區及姓名等,雜置筒中,當堂隨手掣取,與拈鬮同。清代沿用此制,事實上仍由吏胥暗中操縱。
基本解釋
見"掣簽"。辭典解釋
掣簽 chè qiān ㄔㄜˋ ㄑㄧㄢ抽簽。一種明、清分發官吏的辦法。《明史.卷二二四.孫丕揚傳》:「丕揚挺勁不撓,百僚無敢以私干者,獨患中貴請謁。乃創為掣簽法,大選急選,悉聽其人自掣,請寄無所容。」《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董知縣一路到了京師,在吏部投了文,次日過堂掣簽。」也作「掣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