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搴怎么讀 搴的意思

    “搴”字共有1個讀音: [qiān]  
    搴
    漢字
    讀音 [qiān]
    注音 ㄑㄧㄢ
    部首 [手]  手字旁
    筆畫 總筆畫:14 部外:10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434
    其它編碼 五筆:pfjr|pawr 倉頡:jtcq 鄭碼:wdom 四角:30502
    筆順編碼 44511221343112
    筆順筆畫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ノ一一丨
    筆順名稱 點 點 橫撇/橫鉤 橫 橫 豎 豎 橫 撇 捺 撇 橫 橫 豎鉤

    搴字的意思

    拔取:搴旗。

    搴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qiān ㄑㄧㄢˉ

    拔取:斬將搴旗。

    英語 extract; seize; pluck up

    法語 saisir,tirer

    搴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qiān

    〈動〉

    (1) (形聲。從手,寒省聲。本義:拔取)

    (2) 同本義 [pull up]

    搴,取也。——《廣韻》

    搴旗四麾。——《后漢書·杜篤傳》

    斬將搴旗之士。——《史記·劉敬叔孫通傳》

    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春秋》

    搴大旗者。——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搴旗(拔取敵人軍旗);搴須(拔胡須);搴條(拔取樹枝)

    (3) 采摘 [pick]

    搴芙蓉兮木末。——《楚辭·九歌·湘君》

    又如:搴芳(采摘花草);搴取(采摘);搴采(采摘);搴擷(采摘);搴攬(摘取,采取)

    (4) 舉 [hold up]

    士大夫雖也搴著大旗擁護精神文明。——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5) 通“褰”。撩起 [lift up]

    搴裳訪古。——盧照鄰《釋疾文》

    又如:搴涉(提衣涉水);搴裳(猶褰裳。提起衣裳);搴帷(撩起帷幕)

    搴字的辭典解釋

    搴ㄑㄧㄢqiān 動

    拔取、採取。《楚辭·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攻城野戰,有斬將搴旗之功。」

    扛舉。《西遊記·第六○回》:「沒奈何,只得搴在肩上,找舊路而回。」

    揭、撩。晉·陶淵明〈閑情賦〉:「搴朱幃而正坐,汎清瑟以自欣。」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詩:「林臥愁春盡,搴帷覽物華。」

    姓。如漢代有搴揚。

    康熙字典解釋

    搴【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集韻》《韻會》??丘虔切,音愆。取也。一曰縮也,拔也。與攓同。《史記·河渠書》搴長茭兮沈美玉。《前漢·季布傳贊》身履軍搴旗者數矣。《註》謂勝敵拔取旗也。《楚辭·九歌》搴芙蓉兮木末。

    又姓。漢將搴揚。

    又《正韻》苦堅切,音牽。義同。

    又《唐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音蹇。同?。亦拔取也。俗作??。

    又草名。《爾雅·釋草》搴柜朐。

    又《集韻》已仙切,音鸇。引取也。互見?攓二字註。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

    拔取也。南楚語。從手寒聲。《楚詞》曰:“朝?批之木蘭。”九輦切〖注〗朝?阰之木蘭。

    說文解字注

    (?)拔取也。南楚語。莊子至樂篇。攓蓬而取之。司馬注曰。攓、拔也。方言曰。攓、取也。南楚曰攓。又曰。楚謂之攓。從手。??聲。九輦切。十四部。?攓二通。又音騫。楚辭曰。朝?阰之木蘭。阰各本作批。今依韻會。與楚辭合。但說文無阰字耳。句見離騷。王逸曰。搴、取也。阰、山名。

    搴字組詞

    搴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搴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