撝怎么讀 撝的意思

漢字 | 撝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ㄨㄟ|ㄨㄟˊ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12 |
異體字 | ? 揮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49D |
其它編碼 | 五筆:reto 倉頡:qbhf 鄭碼:dpyu 四角:52027 |
筆順編碼 | 12134433555444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ノ丶丶ノノフフフ丶丶丶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鉤 提 撇 點 點 撇 撇 橫折 橫折 橫折鉤 點 點 點 點 |
撝字的意思
1.分裂;剖開。
2.揮;揮散。
3.指揮。
4.揮動。
5.揮手呵斥或揮手示退。
6.謙抑。
[wéi]輔佐。
撝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撝
huī ㄏㄨㄟˉ
分裂;剖開。揮;揮散。指揮。揮動。揮手呵斥或揮手示退。謙抑。其它字義
● 撝
wéi ㄨㄟˊ
◎ 輔佐。
英語 wave, brandish; modest, humble
撝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撝
撝 huī
〈動〉
(1) 裂開 [split]
撝, 裂也。——《說文》
撝謙。——《易·謙》。馬注:“猶離也。”
撝國君者華之。——《禮記·曲禮》。注:“中裂之也。”
撝完羝,偽介鮮。——《后漢書·馬融傳》
(2) 指揮。后作“揮” [command]
莊王親自手旌,左右撝軍,退舍七里。——《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拱揖指撝,而天下響應,此用兵之上也。——《淮南子·兵略》
(3) 又如:揮軍(指揮軍隊)
(4) 揮動 [waggle]
誰與冰輪撝玉斧,恰好今宵圓足。——宋· 程公許《念奴嬌·中秋玩月》
(5) 又如:撝戈反日(執戈揮動,使太陽為之反行。后用以贊揚堅強勇敢的戰士能排除萬難,扭轉乾坤,轉敗為勝);撝叱(揮斥);撝呵(揮斥)
詞性變化
◎ 撝
撝 huī
〈形〉
謙讓。誠摯和謙遜的 [sincere and humble]。如:撝挹(謙遜。也作撝抑);撝損(謙遜);撝卑(謙恭)
撝字的辭典解釋
指揮。《公羊傳·宣公十二年》:「莊王親自手旌,左右?軍,退舍七里。」《后漢書·卷一八·吳漢傳》:「曾以漢無備,出迎于路,漢即?兵騎,收曾斬之,而奪其軍。」
擺動、揮動。如:「?手」。宋·程公許〈念奴嬌·曉涼散策〉詞:「誰與冰輪?玉斧,恰好今宵圓足。」
形謙讓。南朝梁·江淹〈宋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躬謹蘭閨,身?椒第。」唐·呂溫〈凌煙閣勛臣頌·房梁公元齡〉:「閑居臺輔,?默自處。」
康熙字典解釋
撝【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許爲切《集韻》《韻會》吁爲切,??音麾。《說文》裂也。《馬融·廣成頌》撝介鮮。一曰手指麾也。《易·謙爻》撝謙。《王弼註》指撝,皆謙也。《程傳》施布之象。《朱子·本義》發揮也。○按《說文》許歸切,歸字誤。《九經字??》麾撝同,通作揮。
又《集韻》于嬀切,音爲。佐也。《揚子·太??經》事貌用恭撝肅。《註》貌曰恭,恭作肅,肅敬以佐恭也。
又羽委切,音蔿。亦裂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撝【卷十二】【手部】
裂也。從手爲聲。一曰手指也。許歸切
說文解字注
(撝)裂也。易。撝謙。馬曰。撝猶離也。按撝謙者、溥散其謙。無所往而不用謙。裂義之引申也。曲禮。爲國君削瓜者華之。注曰。華、中裂之也。華音如花。撝古音如呵。故知華卽撝之叚借也。從手。爲聲。許歸切。按歸必是規字之誤。此字必在五支。不得入八微也。古音在十七部。一曰手指撝也。敘曰。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易撝謙注曰。指撝皆謙。凡指撝當作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