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擿怎么讀 擿的意思

    “擿”字共有3個讀音: [tī]   [zhì]   [zhāi]  
    擿
    漢字
    讀音 [tī]
    [zhì]
    [zhāi]
    注音 ㄊㄧ|ㄓˋ|ㄓㄞ
    部首 [扌]  提手旁
    筆畫 總筆畫:17 部外:14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4FF
    其它編碼 五筆:rump|ryup 倉頡:qyyb 鄭碼:dslw 四角:50032
    筆順編碼 12141432512251454
    筆順筆畫 一丨一丶一丶ノ丨フ一丨丨フ一丶フ丶
    筆順名稱 橫 豎鉤 提 點 橫 點 撇 豎 橫折鉤 橫 豎 豎 橫折 橫 點 橫折折撇 捺

    擿字的意思

    [tī]

    1.挑出:“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

    2.挑剔;指摘:“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3.指使:“衛將軍(王)商密擿永令發去。”

    4.揭發:發奸擿伏(揭露隱秘罪惡)。

    5.搜索。

    6.探。

    7.剖開;分。

    8.捶。

    [zhāi]

    古同“”:“綠桑擿椹。”

    [zhì]

    1.搔,撓。

    2.搔頭,即簪子:“簪以玳瑁為擿。”

    3.古同“”,投擲:“擿玉毀珠。”

    擿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tī ㄊㄧˉ

    挑出:“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挑剔;指摘:“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指使:“衛將軍(王)商密擿永令發去。”揭發:發奸擿伏(揭露隱秘罪惡)。搜索。探。剖開;分。捶。

    其它字義


    zhì ㄓˋ

    搔,撓。搔頭,即簪子:“簪以玳瑁為擿。”古同“”,投擲:“擿玉毀珠。”

    其它字義


    zhāi ㄓㄞˉ

     ◎ 古同“”:“綠桑擿椹。”

    英語 to select, to pick out from, to discard

    法語 sélectionner,pinailler,exposer

    擿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挑出;剔除 [pick]

    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漢書》

    (2) 揭露 [expose]

    慕張生之擿伏。—— 梁元帝《玄覽賦》

    (3) 又如:擿伏(揭露隱秘的壞事);擿奸發伏(揭露檢舉隱秘的奸人和壞事);擿發(揭發)

    (4) 挑剔 [nitpick]。

    (5) 如:擿抉(挑剔);擿辨(剔抉辨別)

    (6) 另見 zhì

    其它字義


    zhì

    〈動〉

    (1) 搔;撓 [scratch]

    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痟癢。——《列子·黃帝》

    (2) 投擲。后作“擲” [throw]

    擿玉毀珠,小盜不起。——《莊子·月去篋》

    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史記·刺客列傳》

    (3) 又如:擿匕(以匕首相投擲);擿棄(丟棄)

    (4) 另見 tī

    擿字的辭典解釋

    擿ㄓˊzhí動

    搔。《說文解字·手部》:「擿,搔也。」《列子·黃帝》:「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痟癢。」

    投。《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通「擲」。

    發簪。即搔頭。《續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簪以玳瑁為擿。」

    擿ㄊㄧˋtì動

    挑取、挑出。如:「擿出」。《漢書·卷八·宣帝紀》:「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

    揭發、揭露。如:「發奸擿伏」。《新唐書·卷二○六·外戚傳·楊國忠傳》:「國忠已得志,則窮擿林甫奸事,碎其家。」

    康熙字典解釋

    擿【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5畫

    《唐韻》《集韻》《正韻》??直隻切,音躑。《說文》搔也。《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列子·黃帝篇》指擿無痟癢。一曰投也。《史記·刺客傳》荊軻廢,乃引??首,以擿秦王。《註》與擲同。古字耳。《莊子·胠篋篇》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又《集韻》《正韻》??他歷切,音剔。挑也。《前漢·宣帝紀》詔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

    又《趙廣漢傳》發姦擿伏如神。《註》擿謂動發之也。或作硩。

    又作??。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義同。

    又磓也。

    又陟革切,音謫。取也。與摘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擿【卷十二】【手部】

    搔也。從手適聲。一曰投也。直隻切

    說文解字注

    (擿)搔也。此義音剔。詩。象之揥也。傳曰。揥所以摘髮也。釋文云。揥勑帝反。摘他狄反。本又作擿。非也。擿音直戟反。按以許說繩之、則作擿爲是。擿正音他狄反也。以象骨搔首。因以爲飾。名之曰揥。故云所以擿髮。卽後人玉導、玉搔頭之類也。廣韻十二霽曰。揥者、揥枝整髮釵。許書無揥。從手。適聲。讀如剔。十六部。一曰投也。與上文投者擿也爲轉注。此義音直隻切。今字作擲。凡古書用投擲字皆作擿。許書無擲。

    擿字組詞

    擿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擿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