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雞的讀音 攘雞的意思
攘雞 本文選自《孟子》,為四書之一,其余分別為:《論語》、《大學》、《中庸》。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今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
- 攘
- 雞
“攘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rǎng jī]
- 漢字注音:
- ㄖㄤˇ ㄐㄧ
- 簡繁字形:
- 攘雞
- 是否常用:
- 否
“攘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后以"攘雞"為未能及時改正錯誤的典故。
網絡解釋
攘雞
本文選自《孟子》,為四書之一,其余分別為:《論語》、《大學》、《中庸》。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今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
“攘雞”的單字解釋
【攘】:1.搶奪;侵犯;竊取:攘奪。2.排除:攘除。攘敵(抵御敵人)。3.捋起(衣袖):攘臂。
【雞】:1.家禽,品種很多,嘴短,上嘴稍彎曲,頭部有紅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飛。也叫家雞。2.(Jī)姓。
“攘雞”的相關詞語
* 攘雞的讀音是:rǎng jī,攘雞的意思:攘雞 本文選自《孟子》,為四書之一,其余分別為:《論語》、《大學》、《中庸》。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今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
基本解釋
《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后以"攘雞"為未能及時改正錯誤的典故。攘雞
本文選自《孟子》,為四書之一,其余分別為:《論語》、《大學》、《中庸》。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今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攘】:1.搶奪;侵犯;竊取:攘奪。2.排除:攘除。攘敵(抵御敵人)。3.捋起(衣袖):攘臂。
【雞】:1.家禽,品種很多,嘴短,上嘴稍彎曲,頭部有紅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飛。也叫家雞。2.(J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