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怎么讀 斑的意思

漢字 | 斑 |
---|---|
讀音 |
|
注音 | ㄅㄢ |
部首 | [文] 文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2 部外:8 |
異體字 | ? ?? 辬 斒 |
字形結構 | 左中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591 |
其它編碼 | 五筆:gygg 倉頡:mgykg 鄭碼:csc 四角:11114 |
筆順編碼 | 112141341121 |
筆順筆畫 | 一一丨一丶一ノ丶一一丨一 |
筆順名稱 | 橫 橫 豎 提 點 橫 撇 點 橫 橫 豎 橫 |
斑字的意思
在具有某種顏色的物體表面上夾有的另外顏色的點、條紋:紅斑。雀斑。斑竹。斑馬。
斑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斑
bān ㄅㄢˉ
◎ 一種顏色中夾雜的別種顏色的點子或條紋:斑點。斑紋。斑斕。雀斑。斑禿。斑白。斑竹。斑駁(色彩錯落)。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喻從看到的一部分,推測全貌)。
英語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法語 tache,rayure,tacheté,rayé,panaché
斑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斑 bān
〈名〉
(1) (形聲。本作“班”,從文,辡( biàn)聲。本義:雜色的花紋或斑點)
(2) 同本義 [speck;spot;maculation]
辬,駁文也。——《說文》。徐鍇曰:“今作斑也。”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王獻之傳》
唯余望鄉淚,更染竹成斑。——宋之問《晚泊湘江》
(3) 又如:汗斑;斑馬;斑污(斑點污漬);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4) 通“班”。行列;位次 [sequence]
登斑敘優。——漢《竹邑侯相張壽碑》
于是揖五瑞,斑宗彝。——魏《孔羨碑》
詞性變化
◎ 斑 bān
〈形〉
(1) 色彩駁雜的;燦爛多彩的 [motley]
斑,駁也,文也。——《廣韻》
上辬華以交紛。——張衡《西京賦》
斑白者不提挈。——《禮記·王制》
拉虎摧斑。——曹植《七啟》
中有小斑紋。——洪適《歙硯說》
(2) 又如:斑彪(色彩斑雜的小老虎);斑尾(彩色斑爛的羽尾);斑剝(斑駁);斑闌(斑蘭,斑斕。色彩錯雜燦爛)
(3) 毛色花白的 [greying]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宋· 陸游《書憤》
(4) 又如:斑蒼(花白色);斑騶(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
斑字的辭典解釋
雜色的點或花紋。如:「白斑」、「紅斑」。《說文解字·文部》:「辬,駁文也。」清·段玉裁·注:「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廢矣。」唐·宋之問〈晚泊湘江〉詩:「唯余望鄉淚,更染竹成斑。」
痕跡。元·錢惟善〈和季文山齋早春〉詩:「落梅風細小窗寒,石上余香點點斑。」
一小部分。如:「可見一斑」。
形灰白。顏色雜而不純。如:「斑白」。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雜亂。《楚辭·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漢·王逸·注:「斑,亂貌。」
康熙字典解釋
斑【卯集下】【文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韻會》雜色曰斑。《禮·檀弓》貍首之斑然。
又《韻補》葉??連切。《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辬【卷九】【文部】
駁文也。從文辡聲。布還切
說文解字注
(辬)駁文也。謂駁襍之文曰辬也。馬色不純曰駁。引伸爲凡不純之偁。辬之字多或體。易卦之賁字、上林賦之斒字、史記璸斒、漢書文??玢豳、俗用之斑字皆是。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廢矣。又或假班爲之。如孟堅之得氏以楚人謂虎文曰斑。卽虍部虨字也。作辬斑近是。而漢書作班。頭黑白半曰頒。亦辬之假借字。許知爲不純之文、以從辡知之。辦辯字皆從辡。從文。辡聲。此舉形聲包會意。布還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