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的讀音 方今的意思
方今 方今,是漢語詞語, 讀音為fāng jīn, 解釋為:1、現今、而今。2、往時;當時。
- 方
- 今
“方今”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āng jīn]
- 漢字注音:
- ㄈㄤ ㄐㄧㄣ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方今”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方今 fāngjīn
[now;at present] 現今;而今
方今之世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莊子·庖丁解牛》
辭典解釋
方今 fāng jīn ㄈㄤ ㄐㄧㄣ 當今。
《后漢書.卷三○下.郎?傳》:「方今時俗奢佚,淺恩薄義。」
《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方今天下統一,九州晏如。」
近義詞
現在反義詞
從前
網絡解釋
方今
方今,是漢語詞語,
讀音為fāng jīn,
解釋為:1、現今、而今。2、往時;當時。
“方今”的單字解釋
【方】:1.正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正四邊形的六面體。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東方。雙方。4.辦法:千方百計。領導有方。5.地點;地區:前方。方言。6.治病的藥單:藥方。處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積一立方米:土方。8.數學上指自乘的積:乘方。9.副詞。正在;方才:方興未艾。如夢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響度級的單位。將聲音與一個1,000赫的純音試聽比較,當兩者響度被判斷為相同時,后者聲壓級的分貝數即被定為這個聲音響度級的方數。舊寫作?。11.?量詞。用于方形的東西:一方硯臺。兩方圖章。
【今】:1.現在;現代(跟“古”相對):當今。今人。厚今薄古。古為今用。2.當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詞。此;這:今番。今次。4.姓。
“方今”的反義詞
“方今”的近義詞
“方今”的相關成語
“方今”的相關詞語
“方今”造句
甲方和乙方今天已經達成口頭協議。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莊子
孟扶搖愕然,這人腦子什么做的?他知道她家住何方今年幾歲個性怎樣喜好如何罩杯多大鞋碼幾何爸爸是誰媽媽貴姓么?這么隨隨便便的說這話,開玩笑吧?天下歸元
陪罪!我方今還不能泄漏考試的答案。
交貨延誤由…引起。我方保證貴方今后的訂單會得到優先照顧。
對近十五年來古方今用治療乳腺增生病的概況進行綜述.
為了雙方今后的合作,我們將公平地解決這一索賠案。
我方今是一名長途教育學員。
東方今報開封訊2011年12月16日,開封市土柏崗交巡警大隊在啟萌幼兒園召開了轄區內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加強校車管理的現場會。
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 方今的讀音是:fāng jīn,方今的意思:方今 方今,是漢語詞語, 讀音為fāng jīn, 解釋為:1、現今、而今。2、往時;當時。
基本解釋
方今 fāngjīn
[now;at present] 現今;而今
方今之世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莊子·庖丁解牛》
辭典解釋
方今 fāng jīn ㄈㄤ ㄐㄧㄣ當今。
《后漢書.卷三○下.郎?傳》:「方今時俗奢佚,淺恩薄義。」
《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方今天下統一,九州晏如。」
近義詞
現在反義詞
從前方今
方今,是漢語詞語,讀音為fāng jīn,
解釋為:1、現今、而今。2、往時;當時。

【方】:1.正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正四邊形的六面體。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東方。雙方。4.辦法:千方百計。領導有方。5.地點;地區:前方。方言。6.治病的藥單:藥方。處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積一立方米:土方。8.數學上指自乘的積:乘方。9.副詞。正在;方才:方興未艾。如夢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響度級的單位。將聲音與一個1,000赫的純音試聽比較,當兩者響度被判斷為相同時,后者聲壓級的分貝數即被定為這個聲音響度級的方數。舊寫作?。11.?量詞。用于方形的東西:一方硯臺。兩方圖章。
【今】:1.現在;現代(跟“古”相對):當今。今人。厚今薄古。古為今用。2.當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詞。此;這:今番。今次。4.姓。
甲方和乙方今天已經達成口頭協議。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莊子
孟扶搖愕然,這人腦子什么做的?他知道她家住何方今年幾歲個性怎樣喜好如何罩杯多大鞋碼幾何爸爸是誰媽媽貴姓么?這么隨隨便便的說這話,開玩笑吧?天下歸元
陪罪!我方今還不能泄漏考試的答案。
交貨延誤由…引起。我方保證貴方今后的訂單會得到優先照顧。
對近十五年來古方今用治療乳腺增生病的概況進行綜述.
為了雙方今后的合作,我們將公平地解決這一索賠案。
我方今是一名長途教育學員。
東方今報開封訊2011年12月16日,開封市土柏崗交巡警大隊在啟萌幼兒園召開了轄區內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加強校車管理的現場會。
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