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戲的讀音 無聲戲的意思
無聲戲 《無聲戲》又名《連城璧》,題“覺世稗官編次,睡鄉祭酒批評”。作者李漁,是清初著名劇作家和戲曲理論家,也是杰出的短篇小說作家,原名仙侶,字笠鴻、謫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少時聰穎過人,游歷四方,后居金陵,有家庭戲班,晚年于杭州終老。
- 無
- 聲
- 戲
“無聲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ú shēng xì]
- 漢字注音:
- ㄨˊ ㄕㄥ ㄒㄧˋ
- 簡繁字形:
- 無聲戲
- 是否常用:
- 否
“無聲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指酒令中的豁啞拳。 辭典解釋
無聲戲 wú shēng xì ㄨˊ ㄕㄥ ㄒㄧˋ 一種游戲。
《通俗常言疏證.戲玩.無聲戲》引《鄭厚藝圃折中》:「童齔時,與同隊行笑令,曰無聲樂。十數輩環立相視,笙簫鼓板,各司其一,手之所指,口之所擬,儼如其狀,瞠目禁聲,先笑者罰。」
酒令中劃啞拳。
《通俗常言疏證.戲玩.無聲戲》引《通俗編》:「時俗每以此為酒令,今之行酒令者,或以豁啞拳為無聲戲。」
書名。清李漁著。為短篇小說集。
網絡解釋
無聲戲
《無聲戲》又名《連城璧》,題“覺世稗官編次,睡鄉祭酒批評”。作者李漁,是清初著名劇作家和戲曲理論家,也是杰出的短篇小說作家,原名仙侶,字笠鴻、謫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少時聰穎過人,游歷四方,后居金陵,有家庭戲班,晚年于杭州終老。
“無聲戲”的單字解釋
【無】:[wú]1.沒有(跟“有”相對):從無到有。無產階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不:無論。無須。3.不論:事無大小,都有人負責。4.同“毋”。5.姓。[mó]見【南無】。
【聲】:1.物體振動所發出的音響:鑼聲。大聲。2.說話;語言:不聲不響。呼聲。3.宣布;陳述:聲明。聲討。4.名譽:聲望。名聲。5.聲母:聲韻。雙聲。6.聲調:第一聲。去聲。7.量詞。用于聲音發出的次數:連喊三聲。
【戲】:[xì]1.玩耍;游戲:兒戲。嬉戲。2.開玩笑;嘲弄:戲弄。戲言。3.戲劇,也指雜技:京戲。馬戲。一出戲。這場戲演得很精彩。4.姓。[hū]見〖於戲〗。
“無聲戲”的相關詞語
* 無聲戲的讀音是:wú shēng xì,無聲戲的意思:無聲戲 《無聲戲》又名《連城璧》,題“覺世稗官編次,睡鄉祭酒批評”。作者李漁,是清初著名劇作家和戲曲理論家,也是杰出的短篇小說作家,原名仙侶,字笠鴻、謫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少時聰穎過人,游歷四方,后居金陵,有家庭戲班,晚年于杭州終老。
基本解釋
1.指酒令中的豁啞拳。辭典解釋
無聲戲 wú shēng xì ㄨˊ ㄕㄥ ㄒㄧˋ一種游戲。
《通俗常言疏證.戲玩.無聲戲》引《鄭厚藝圃折中》:「童齔時,與同隊行笑令,曰無聲樂。十數輩環立相視,笙簫鼓板,各司其一,手之所指,口之所擬,儼如其狀,瞠目禁聲,先笑者罰。」
酒令中劃啞拳。
《通俗常言疏證.戲玩.無聲戲》引《通俗編》:「時俗每以此為酒令,今之行酒令者,或以豁啞拳為無聲戲。」
書名。清李漁著。為短篇小說集。
無聲戲
《無聲戲》又名《連城璧》,題“覺世稗官編次,睡鄉祭酒批評”。作者李漁,是清初著名劇作家和戲曲理論家,也是杰出的短篇小說作家,原名仙侶,字笠鴻、謫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少時聰穎過人,游歷四方,后居金陵,有家庭戲班,晚年于杭州終老。【無】:[wú]1.沒有(跟“有”相對):從無到有。無產階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不:無論。無須。3.不論:事無大小,都有人負責。4.同“毋”。5.姓。[mó]見【南無】。
【聲】:1.物體振動所發出的音響:鑼聲。大聲。2.說話;語言:不聲不響。呼聲。3.宣布;陳述:聲明。聲討。4.名譽:聲望。名聲。5.聲母:聲韻。雙聲。6.聲調:第一聲。去聲。7.量詞。用于聲音發出的次數:連喊三聲。
【戲】:[xì]1.玩耍;游戲:兒戲。嬉戲。2.開玩笑;嘲弄:戲弄。戲言。3.戲劇,也指雜技:京戲。馬戲。一出戲。這場戲演得很精彩。4.姓。[hū]見〖於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