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樁錢的讀音 月樁錢的意思
月樁錢 月樁錢是南宋時政府因籌措按月撥發的軍餉而加征的稅項。紹興二年 (1132年),韓世忠駐軍建康(今南京),急需軍餉,令江東漕臣每月撥餉十萬緡,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臣不愿動撥本級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于是以大軍需用月餉為名,均攤各地。月餉的撥付,宋代稱為月樁。均攤各地的大軍月餉,也以用途名稅,稱“月樁錢”或“大軍月樁錢”。為此,地方州縣巧立名目,橫征暴斂,人民負擔沉重。
- 月
- 樁
- 錢
“月樁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uè zhuāng qián]
- 漢字注音:
- ㄩㄝˋ ㄓㄨㄤ ㄑㄧㄢˊ
- 簡繁字形:
- 月樁錢
- 是否常用:
- 否
“月樁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南宋為支應軍餉而加征的稅款名目﹐因系計月樁辦錢物﹐故稱。紹興二年(1132年)﹐韓世忠駐軍建康﹐由江東漕司每月撥餉十萬緡以供軍需。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司不肯動撥本身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就向地方攤派。州縣巧立名目﹐橫征于民。其名目有:曲引錢﹑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筋角錢﹐兩訟不勝則有罰錢﹑既勝則令納歡喜錢等。其后又推行于江浙及湖南﹐以江南東﹑西路受害最重。參閱《文獻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貨志下一》。
網絡解釋
月樁錢
月樁錢是南宋時政府因籌措按月撥發的軍餉而加征的稅項。紹興二年 (1132年),韓世忠駐軍建康(今南京),急需軍餉,令江東漕臣每月撥餉十萬緡,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臣不愿動撥本級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于是以大軍需用月餉為名,均攤各地。月餉的撥付,宋代稱為月樁。均攤各地的大軍月餉,也以用途名稅,稱“月樁錢”或“大軍月樁錢”。為此,地方州縣巧立名目,橫征暴斂,人民負擔沉重。
“月樁錢”的單字解釋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賞月。2.計時的單位,公歷1年分為12個月。3.每月的:月刊。月產量。4.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琴。月餅。5.姓。
【樁】:1.樁子,埋在土里的柱形物體,一般用作建筑或分界的標志:木樁。橋樁。2.量詞。多用于事情:一樁事。
【錢】:1.銅錢:一個錢。錢串兒。2.貨幣:銀錢。一塊錢。3.款子:飯錢。車錢。買書的錢。一筆錢。4.錢財:有錢有勢。5.(錢兒)形狀像銅錢的東西:紙錢。榆錢兒。6.姓。7.重量單位,10分等于1錢,10錢等于1兩。1市錢合5克。
“月樁錢”的相關詞語
* 月樁錢的讀音是:yuè zhuāng qián,月樁錢的意思:月樁錢 月樁錢是南宋時政府因籌措按月撥發的軍餉而加征的稅項。紹興二年 (1132年),韓世忠駐軍建康(今南京),急需軍餉,令江東漕臣每月撥餉十萬緡,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臣不愿動撥本級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于是以大軍需用月餉為名,均攤各地。月餉的撥付,宋代稱為月樁。均攤各地的大軍月餉,也以用途名稅,稱“月樁錢”或“大軍月樁錢”。為此,地方州縣巧立名目,橫征暴斂,人民負擔沉重。
基本解釋
1.南宋為支應軍餉而加征的稅款名目﹐因系計月樁辦錢物﹐故稱。紹興二年(1132年)﹐韓世忠駐軍建康﹐由江東漕司每月撥餉十萬緡以供軍需。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司不肯動撥本身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就向地方攤派。州縣巧立名目﹐橫征于民。其名目有:曲引錢﹑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筋角錢﹐兩訟不勝則有罰錢﹑既勝則令納歡喜錢等。其后又推行于江浙及湖南﹐以江南東﹑西路受害最重。參閱《文獻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貨志下一》。月樁錢
月樁錢是南宋時政府因籌措按月撥發的軍餉而加征的稅項。紹興二年 (1132年),韓世忠駐軍建康(今南京),急需軍餉,令江東漕臣每月撥餉十萬緡,規定動用經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臣不愿動撥本級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于是以大軍需用月餉為名,均攤各地。月餉的撥付,宋代稱為月樁。均攤各地的大軍月餉,也以用途名稅,稱“月樁錢”或“大軍月樁錢”。為此,地方州縣巧立名目,橫征暴斂,人民負擔沉重。【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賞月。2.計時的單位,公歷1年分為12個月。3.每月的:月刊。月產量。4.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琴。月餅。5.姓。
【樁】:1.樁子,埋在土里的柱形物體,一般用作建筑或分界的標志:木樁。橋樁。2.量詞。多用于事情:一樁事。
【錢】:1.銅錢:一個錢。錢串兒。2.貨幣:銀錢。一塊錢。3.款子:飯錢。車錢。買書的錢。一筆錢。4.錢財:有錢有勢。5.(錢兒)形狀像銅錢的東西:紙錢。榆錢兒。6.姓。7.重量單位,10分等于1錢,10錢等于1兩。1市錢合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