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的讀音 本草綱目的意思
本草綱目 (中醫典籍)《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歷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于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于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藥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藥物出產、形態、采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藥物疑誤;“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藥性理論,提示用藥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
- 本
- 草
- 綱
- 目
“本草綱目”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ěn cǎo gāng mù]
- 漢字注音:
- ㄅㄣˇ ㄘㄠˇ ㄍㄤ ㄇㄨˋ
- 簡繁字形:
- 本草綱目
- 是否常用:
- 否
“本草綱目”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本草綱目 Běncǎo Gāngmù
[Pen-ts’ao Kan-mu;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中國藥物學名著,明朝李時珍(1518-1593)所著,共52卷,約190萬字,收藥物1892種,其中374種是李時珍增補,同時搜集古代醫家和民間流傳方劑一萬多種,附藥物圖1100多幅。于1606年傳入日本,并譯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國文字,受到世界藥物學、植物學者重視
辭典解釋
本草綱目 běn cǎo gāng mù ㄅㄣˇ ㄘㄠˇ ㄍㄤ ㄇㄨˋ 書名。明李時珍撰,五十二卷。就《本草經》及諸家之說刪定,糾謬辨疑,刪繁補缺,歷時近三十年始成。收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附圖千余幅,闡發藥物的性味、主治、用法、產地、形態、炮制等,并載附方萬余。本書有英、法、日、韓、德等譯本。
英語 Compendium of Medical Herbs 1596, compiled by Li Shizhen 李時珍|李時珍[Li3 Shi2 zhen1]
德語 Pen ts'ao kang mu , Das Buch heilender Kr?uter
法語 (livre sur la médecine traditionnelle chinoise)?, Compendium de matière médicale
網絡解釋
本草綱目 (中醫典籍)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歷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于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于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藥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藥物出產、形態、采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藥物疑誤;“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藥性理論,提示用藥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
“本草綱目”的單字解釋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3.草的莖,樹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5.原來:本來。本領。6.自己這方面的:本國。本身。本位。本分(fèn)。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稱: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飼料等的稻、麥之類的莖和葉:稻草。草繩。草鞋。3.舊指山野、民間:草賊。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驢。草雞。5.草率;不細致:潦草。字寫得很草。6.文字書寫形式的名稱。a)漢字形體的一種:草書。草寫。真草隸篆。b)拼音字母的手寫體: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擬。
【綱】:同“綱”。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
“本草綱目”的相關詞語
* 本草綱目的讀音是:běn cǎo gāng mù,本草綱目的意思:本草綱目 (中醫典籍)《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歷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于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于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藥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藥物出產、形態、采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藥物疑誤;“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藥性理論,提示用藥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
基本解釋
本草綱目 Běncǎo Gāngmù
[Pen-ts’ao Kan-mu;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中國藥物學名著,明朝李時珍(1518-1593)所著,共52卷,約190萬字,收藥物1892種,其中374種是李時珍增補,同時搜集古代醫家和民間流傳方劑一萬多種,附藥物圖1100多幅。于1606年傳入日本,并譯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國文字,受到世界藥物學、植物學者重視
辭典解釋
本草綱目 běn cǎo gāng mù ㄅㄣˇ ㄘㄠˇ ㄍㄤ ㄇㄨˋ書名。明李時珍撰,五十二卷。就《本草經》及諸家之說刪定,糾謬辨疑,刪繁補缺,歷時近三十年始成。收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附圖千余幅,闡發藥物的性味、主治、用法、產地、形態、炮制等,并載附方萬余。本書有英、法、日、韓、德等譯本。
英語 Compendium of Medical Herbs 1596, compiled by Li Shizhen 李時珍|李時珍[Li3 Shi2 zhen1]
德語 Pen ts'ao kang mu , Das Buch heilender Kr?uter
法語 (livre sur la médecine traditionnelle chinoise)?, Compendium de matière médicale
本草綱目 (中醫典籍)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歷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于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于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藥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藥物出產、形態、采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藥物疑誤;“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藥性理論,提示用藥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3.草的莖,樹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5.原來:本來。本領。6.自己這方面的:本國。本身。本位。本分(fèn)。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稱: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飼料等的稻、麥之類的莖和葉:稻草。草繩。草鞋。3.舊指山野、民間:草賊。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驢。草雞。5.草率;不細致:潦草。字寫得很草。6.文字書寫形式的名稱。a)漢字形體的一種:草書。草寫。真草隸篆。b)拼音字母的手寫體: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擬。
【綱】:同“綱”。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