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嘗膽的讀音 枕戈嘗膽的意思
【解釋】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出處】南朝·梁·沈初明《勸進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示例】今日之事,正當~,內修外攘,使刑政修而中國強,則二帝不俟迎請而自歸。 ◎元·脫脫《宋史·李綱傳》
- 枕
- 戈
- 嘗
- 膽
“枕戈嘗膽”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ěn gē cháng dǎn]
- 漢字注音:
- ㄓㄣˇ ㄍㄜ ㄔㄤˊ ㄉㄢˇ
- 簡繁字形:
- 枕戈嘗膽
- 是否常用:
- 否
“枕戈嘗膽”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辭典解釋
枕戈嘗膽 zhèn gē cháng dǎn ㄓㄣˋ ㄍㄜ ㄔㄤˊ ㄉㄢˇ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時時自我警惕,奮發圖強,以備殺敵報仇雪恥。《陳書.卷一.高祖紀上》:「自寇虜陵江,宮闈幽辱。公枕戈嘗膽,提劍拊心,氣涌青霄,神飛紫闥。」《明史.卷一六四.聊讓傳》:「陛下枕戈嘗膽之秋,可不拔賢舉能,一新政治乎?」也作「枕戈飲膽」。
網絡解釋
【解釋】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出處】南朝·梁·沈初明《勸進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
【示例】今日之事,正當~,內修外攘,使刑政修而中國強,則二帝不俟迎請而自歸。 ◎元·脫脫《宋史·李綱傳》
“枕戈嘗膽”的單字解釋
【枕】:1.枕頭:枕套。涼枕。2.躺著的時候把頭放在枕頭上或其他東西上:枕戈待旦。他枕著胳膊睡著了。3.姓。
【戈】:1.古代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2.姓。
【嘗】:1.辨別滋味。同“嚐”。《禮記·曲禮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2.試探﹑試驗。《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杜預?注:“嘗,試其難易也。”3.經歷:“艱苦備嘗”﹑“飽嘗戰禍”。4.曾經。《論語?述而》:“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5.古代秋天的祭祀之一。《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亨?傳:“秋曰嘗。”6.姓。如秦代有嘗頞。
【膽】:同“膽”。
“枕戈嘗膽”的相關詞語
* 枕戈嘗膽的讀音是:zhěn gē cháng dǎn,枕戈嘗膽的意思:【解釋】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出處】南朝·梁·沈初明《勸進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示例】今日之事,正當~,內修外攘,使刑政修而中國強,則二帝不俟迎請而自歸。 ◎元·脫脫《宋史·李綱傳》
基本解釋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辭典解釋
枕戈嘗膽 zhèn gē cháng dǎn ㄓㄣˋ ㄍㄜ ㄔㄤˊ ㄉㄢˇ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時時自我警惕,奮發圖強,以備殺敵報仇雪恥。《陳書.卷一.高祖紀上》:「自寇虜陵江,宮闈幽辱。公枕戈嘗膽,提劍拊心,氣涌青霄,神飛紫闥。」《明史.卷一六四.聊讓傳》:「陛下枕戈嘗膽之秋,可不拔賢舉能,一新政治乎?」也作「枕戈飲膽」。
【解釋】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出處】南朝·梁·沈初明《勸進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
【示例】今日之事,正當~,內修外攘,使刑政修而中國強,則二帝不俟迎請而自歸。 ◎元·脫脫《宋史·李綱傳》
【枕】:1.枕頭:枕套。涼枕。2.躺著的時候把頭放在枕頭上或其他東西上:枕戈待旦。他枕著胳膊睡著了。3.姓。
【戈】:1.古代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2.姓。
【嘗】:1.辨別滋味。同“嚐”。《禮記·曲禮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2.試探﹑試驗。《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杜預?注:“嘗,試其難易也。”3.經歷:“艱苦備嘗”﹑“飽嘗戰禍”。4.曾經。《論語?述而》:“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5.古代秋天的祭祀之一。《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亨?傳:“秋曰嘗。”6.姓。如秦代有嘗頞。
【膽】:同“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