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院的讀音 樞密院的意思
樞密院 (中國古代中央機構)樞密院,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唐始設樞密使,掌文書,以宦官任之。后唐改稱樞密院,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宋設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遼代按南北面官設北樞密院和南樞密院。元代,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事務、邊地防務、并兼禁軍。明代,朱元璋廢之,改設大都督府統軍。樞密院的設置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對軍權的直接控制。
- 樞
- 密
- 院
“樞密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ū mì yuàn]
- 漢字注音:
- ㄕㄨ ㄇㄧˋ ㄩㄢˋ
- 簡繁字形:
- 樞密院
- 是否常用:
- 否
“樞密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官署名。五代后梁時設崇政院,后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掌軍事機要、邊防等,為最高國務機關之一。遼代設北樞密院,相當于兵部;南樞密院,相當于吏部;漢人樞密院,管理漢族地區兵馬。元代樞密院掌軍機、邊防、宮廷禁衛等,戰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明代廢止。辭典解釋
樞密院 shū mì yuàn ㄕㄨ ㄇㄧˋ ㄩㄢˋ 一種古代官署。掌管國家機要政務。創始于唐中葉,掌出納帝命。宋代與中書省并稱為「兩府」,掌兵權;明初廢。
也稱為「樞府」、「樞庭」。
網絡解釋
樞密院 (中國古代中央機構)
樞密院,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唐始設樞密使,掌文書,以宦官任之。后唐改稱樞密院,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宋設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遼代按南北面官設北樞密院和南樞密院。元代,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事務、邊地防務、并兼禁軍。明代,朱元璋廢之,改設大都督府統軍。樞密院的設置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對軍權的直接控制。
“樞密院”的單字解釋
【樞】:1.門的軸:戶樞不蠹。2.中心的或關鍵的部分:中樞。樞紐。
【密】:1.事物之間距離近;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小(跟“稀、疏”相對):密植。稠密。緊密。嚴密。這一帶的樹長得太密了。2.關系近;感情好:密友。親密。3.精致;細致:細密。精密。4.秘密:密電。密談。密約。機密。保密。5.姓。
【院】:1.(院兒)院子:場院。四合院兒。院里種了許多花。2.某些機關和公共場所的名稱:法院。國務院。科學院。博物院。電影院。3.指學院:高等院校。4.指醫院:住院。出院。5.(Yuàn)姓。
“樞密院”的相關詞語
* 樞密院的讀音是:shū mì yuàn,樞密院的意思:樞密院 (中國古代中央機構)樞密院,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唐始設樞密使,掌文書,以宦官任之。后唐改稱樞密院,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宋設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遼代按南北面官設北樞密院和南樞密院。元代,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事務、邊地防務、并兼禁軍。明代,朱元璋廢之,改設大都督府統軍。樞密院的設置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對軍權的直接控制。
基本解釋
官署名。五代后梁時設崇政院,后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掌軍事機要、邊防等,為最高國務機關之一。遼代設北樞密院,相當于兵部;南樞密院,相當于吏部;漢人樞密院,管理漢族地區兵馬。元代樞密院掌軍機、邊防、宮廷禁衛等,戰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明代廢止。辭典解釋
樞密院 shū mì yuàn ㄕㄨ ㄇㄧˋ ㄩㄢˋ一種古代官署。掌管國家機要政務。創始于唐中葉,掌出納帝命。宋代與中書省并稱為「兩府」,掌兵權;明初廢。
也稱為「樞府」、「樞庭」。
樞密院 (中國古代中央機構)
樞密院,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唐始設樞密使,掌文書,以宦官任之。后唐改稱樞密院,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宋設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遼代按南北面官設北樞密院和南樞密院。元代,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事務、邊地防務、并兼禁軍。明代,朱元璋廢之,改設大都督府統軍。樞密院的設置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對軍權的直接控制。【樞】:1.門的軸:戶樞不蠹。2.中心的或關鍵的部分:中樞。樞紐。
【密】:1.事物之間距離近;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小(跟“稀、疏”相對):密植。稠密。緊密。嚴密。這一帶的樹長得太密了。2.關系近;感情好:密友。親密。3.精致;細致:細密。精密。4.秘密:密電。密談。密約。機密。保密。5.姓。
【院】:1.(院兒)院子:場院。四合院兒。院里種了許多花。2.某些機關和公共場所的名稱:法院。國務院。科學院。博物院。電影院。3.指學院:高等院校。4.指醫院:住院。出院。5.(Yuà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