柊葉的讀音 柊葉的意思
柊葉 柊葉(拉丁學名:Phrynium capitatum Willd. )是竹芋科,柊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米,葉基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柄可達60厘米;無毛。頭狀花序,無柄,萼片線形,花冠管較萼為短,紫堇色;裂片深紅色;子房被絹毛。果梨形,5-7月開花。 該種根莖治肝腫大,痢疾,赤尿。葉清熱利尿,治音啞,喉痛,口腔潰瘍,解酒毒等。民間取葉裹米棕或包物用。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 柊
- 葉
“柊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ōng yè]
- 漢字注音:
- ㄓㄨㄥ ㄧㄝˋ
- 簡繁字形:
- 柊葉
- 是否常用:
- 否
“柊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塊狀根狀莖。葉基生,長達50厘米,有長柄。花紫色。生于山谷﹑密林下濕地。根﹑葉供藥用,葉片可包粽。
網絡解釋
柊葉
柊葉(拉丁學名:Phrynium capitatum Willd. )是竹芋科,柊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米,葉基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柄可達60厘米;無毛。頭狀花序,無柄,萼片線形,花冠管較萼為短,紫堇色;裂片深紅色;子房被絹毛。果梨形,5-7月開花。
該種根莖治肝腫大,痢疾,赤尿。葉清熱利尿,治音啞,喉痛,口腔潰瘍,解酒毒等。民間取葉裹米棕或包物用。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柊葉”的單字解釋
【柊】:1.〔柊楑(kuí)〕椎。亦作“終葵”。2.〔柊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長圓形,地下有塊狀根狀莖,葉和根可以入藥。
【葉】:[yè]1.葉子,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樹葉。復葉。2.某些像葉子的薄片:銅葉。扇葉。3.同“頁”。4.較長時期的某一段:20世紀中葉。[xié]和洽。常指聲音的調諧:葉聲。葉韻。
“柊葉”的相關詞語
* 柊葉的讀音是:zhōng yè,柊葉的意思:柊葉 柊葉(拉丁學名:Phrynium capitatum Willd. )是竹芋科,柊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米,葉基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柄可達60厘米;無毛。頭狀花序,無柄,萼片線形,花冠管較萼為短,紫堇色;裂片深紅色;子房被絹毛。果梨形,5-7月開花。 該種根莖治肝腫大,痢疾,赤尿。葉清熱利尿,治音啞,喉痛,口腔潰瘍,解酒毒等。民間取葉裹米棕或包物用。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基本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塊狀根狀莖。葉基生,長達50厘米,有長柄。花紫色。生于山谷﹑密林下濕地。根﹑葉供藥用,葉片可包粽。柊葉
柊葉(拉丁學名:Phrynium capitatum Willd. )是竹芋科,柊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米,葉基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柄可達60厘米;無毛。頭狀花序,無柄,萼片線形,花冠管較萼為短,紫堇色;裂片深紅色;子房被絹毛。果梨形,5-7月開花。該種根莖治肝腫大,痢疾,赤尿。葉清熱利尿,治音啞,喉痛,口腔潰瘍,解酒毒等。民間取葉裹米棕或包物用。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柊】:1.〔柊楑(kuí)〕椎。亦作“終葵”。2.〔柊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長圓形,地下有塊狀根狀莖,葉和根可以入藥。
【葉】:[yè]1.葉子,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樹葉。復葉。2.某些像葉子的薄片:銅葉。扇葉。3.同“頁”。4.較長時期的某一段:20世紀中葉。[xié]和洽。常指聲音的調諧:葉聲。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