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紙的讀音 染紙的意思
染紙 染紙 rǎn zhǐ 謂染潢防蛀染色的紙張加工工藝。 染紙技術出現是為了美學與防蠹、延長紙張壽命的需要產生的。染紙技術出于何時?雖有說在東漢就已出現,但還缺少足夠的文獻資料佐證,但到魏晉南北朝時,這一技術已較普遍使用,已是不爭的事實。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第三十》即有染潢防蛀的詳細記載:“凡打紙欲生,生則堅厚,特宜入潢。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則年久色暗也。入浸檗熟,即棄滓,直至純汁,費而無益。檗熟后,漉滓搗而煮之,布囊壓訖。復搗煮之,凡三搗三煮,添和純汁者,其省四倍,又彌明凈。寫書,經夏然后入潢,縫不綻解。其新寫者,須以熨斗縫縫熨而潢之,不爾,入則零落矣。”(黃檗即黃柏,落葉喬木,黃柏皮內含有生物堿,主要成分是小柏堿C20H19O5N。小柏堿色黃,味苦,可容于水,既是黃色植物性染料,又是殺蟲防蛀劑,也可入藥。) 晉人應德詹《桓玄偽事》中亦有這樣的記載:“[桓]玄(369~404)令平淮作青、赤、縹、綠、桃花[色]紙,使極精,令速作之”。
- 染
- 紙
“染紙”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rǎn zhǐ]
- 漢字注音:
- ㄖㄢˇ ㄓˇ
- 簡繁字形:
- 染紙
- 是否常用:
- 否
“染紙”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謂印刷。
網絡解釋
染紙
染紙
rǎn zhǐ
謂染潢防蛀染色的紙張加工工藝。
染紙技術出現是為了美學與防蠹、延長紙張壽命的需要產生的。染紙技術出于何時?雖有說在東漢就已出現,但還缺少足夠的文獻資料佐證,但到魏晉南北朝時,這一技術已較普遍使用,已是不爭的事實。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第三十》即有染潢防蛀的詳細記載:“凡打紙欲生,生則堅厚,特宜入潢。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則年久色暗也。入浸檗熟,即棄滓,直至純汁,費而無益。檗熟后,漉滓搗而煮之,布囊壓訖。復搗煮之,凡三搗三煮,添和純汁者,其省四倍,又彌明凈。寫書,經夏然后入潢,縫不綻解。其新寫者,須以熨斗縫縫熨而潢之,不爾,入則零落矣。”(黃檗即黃柏,落葉喬木,黃柏皮內含有生物堿,主要成分是小柏堿C20H19O5N。小柏堿色黃,味苦,可容于水,既是黃色植物性染料,又是殺蟲防蛀劑,也可入藥。)
晉人應德詹《桓玄偽事》中亦有這樣的記載:“[桓]玄(369~404)令平淮作青、赤、縹、綠、桃花[色]紙,使極精,令速作之”。
“染紙”的單字解釋
“染紙”的相關詞語
* 染紙的讀音是:rǎn zhǐ,染紙的意思:染紙 染紙 rǎn zhǐ 謂染潢防蛀染色的紙張加工工藝。 染紙技術出現是為了美學與防蠹、延長紙張壽命的需要產生的。染紙技術出于何時?雖有說在東漢就已出現,但還缺少足夠的文獻資料佐證,但到魏晉南北朝時,這一技術已較普遍使用,已是不爭的事實。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第三十》即有染潢防蛀的詳細記載:“凡打紙欲生,生則堅厚,特宜入潢。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則年久色暗也。入浸檗熟,即棄滓,直至純汁,費而無益。檗熟后,漉滓搗而煮之,布囊壓訖。復搗煮之,凡三搗三煮,添和純汁者,其省四倍,又彌明凈。寫書,經夏然后入潢,縫不綻解。其新寫者,須以熨斗縫縫熨而潢之,不爾,入則零落矣。”(黃檗即黃柏,落葉喬木,黃柏皮內含有生物堿,主要成分是小柏堿C20H19O5N。小柏堿色黃,味苦,可容于水,既是黃色植物性染料,又是殺蟲防蛀劑,也可入藥。) 晉人應德詹《桓玄偽事》中亦有這樣的記載:“[桓]玄(369~404)令平淮作青、赤、縹、綠、桃花[色]紙,使極精,令速作之”。
基本解釋
1.謂印刷。染紙
染紙rǎn zhǐ
謂染潢防蛀染色的紙張加工工藝。
染紙技術出現是為了美學與防蠹、延長紙張壽命的需要產生的。染紙技術出于何時?雖有說在東漢就已出現,但還缺少足夠的文獻資料佐證,但到魏晉南北朝時,這一技術已較普遍使用,已是不爭的事實。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第三十》即有染潢防蛀的詳細記載:“凡打紙欲生,生則堅厚,特宜入潢。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則年久色暗也。入浸檗熟,即棄滓,直至純汁,費而無益。檗熟后,漉滓搗而煮之,布囊壓訖。復搗煮之,凡三搗三煮,添和純汁者,其省四倍,又彌明凈。寫書,經夏然后入潢,縫不綻解。其新寫者,須以熨斗縫縫熨而潢之,不爾,入則零落矣。”(黃檗即黃柏,落葉喬木,黃柏皮內含有生物堿,主要成分是小柏堿C20H19O5N。小柏堿色黃,味苦,可容于水,既是黃色植物性染料,又是殺蟲防蛀劑,也可入藥。)
晉人應德詹《桓玄偽事》中亦有這樣的記載:“[桓]玄(369~404)令平淮作青、赤、縹、綠、桃花[色]紙,使極精,令速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