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柢的讀音 根柢的意思
根柢 根柢,漢語詞匯。 拼音:gēn dǐ 釋義:(1).草木的根。2).比喻事物的根基。3).植根
- 根
- 柢
“根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ēn dǐ]
- 漢字注音:
- ㄍㄣ ㄉㄧ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根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草木的根。柢,即根。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礎。 3.植根。 辭典解釋
根柢 gēn dǐ ㄍㄣ ㄉㄧˇ 草木的根。
《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蟠木根柢,輪囷離詭,而為萬乘器者。」
《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臣聞國家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根柢。」
近義詞
根蒂 2.根基,基礎事物的基礎。
《后漢書.卷四九.王充等傳.論曰》:「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歸乎寧固根柢,革易時敝也。」
《文明小史.第一回》:「原來這位姚老先生,學問極有根柢,古文工夫尤深。」
英語 root, foundation
德語 Grundlage (S)?
網絡解釋
根柢
根柢,漢語詞匯。
拼音:gēn dǐ
釋義:(1).草木的根。2).比喻事物的根基。3).植根
“根柢”的單字解釋
【根】:1.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能夠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養分,有的根還能貯藏養料。2.比喻子孫后代:這孩子是他們家的根。3.(根兒)物體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東西連著的地方:耳根。舌根。墻根。根基。根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細:禍根。尋根。從根兒上解決問題。知根知底。5.根本地;徹底:根究。根治。根絕。6.依據;作為根本:根據。無根之談。7.用于細長的東西:兩根筷子。一根無縫鋼管。8.方根的簡稱。9.一元方程的解。10.姓。
【柢】:[dǐ]樹木的根;引申為基礎:根深柢固。他的英文很有根柢。[chí]1.碓衡,杵柄。《集韻·支韻》:“柢,《字林》:碓衡。”2.桃。《集韻·支韻》:“柢,桃也。”
“根柢”的近義詞
“根柢”的相關詞語
“根柢”造句
他的根柢深厚,信手拈來,都成妙筆。
這關頭在黌舍,最根柢的仍是要整體晉升黌舍的德育水平,讓學生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文明的心態使用手機。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清晨,美國根柢沒有取得申飭。
主體思想是先軍思想的根柢,先軍思想是主體思想的光輝體現。
四庫館臣稱他的文章“學有根柢,所作亦宏贍淹雅,具有典則,其四六、表、啟,尤凝重不佻,有古作者之遺范”。
四庫館臣稱他的文章“學有根柢,所作亦宏贍淹雅”。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
其《實錄》中所書德宗、順宗朝禁中事,尋訪根柢,蓋起謬傳,諒非信史。
三百篇變而為騷,騷變為漢魏古詩,根柢性情,籠挫萬態,高天深淵,窮工極變,而不能出于太史公之兩言。
* 根柢的讀音是:gēn dǐ,根柢的意思:根柢 根柢,漢語詞匯。 拼音:gēn dǐ 釋義:(1).草木的根。2).比喻事物的根基。3).植根
基本解釋
1.草木的根。柢,即根。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礎。 3.植根。辭典解釋
根柢 gēn dǐ ㄍㄣ ㄉㄧˇ草木的根。
《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蟠木根柢,輪囷離詭,而為萬乘器者。」
《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臣聞國家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根柢。」
近義詞
根蒂 2.根基,基礎事物的基礎。
《后漢書.卷四九.王充等傳.論曰》:「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歸乎寧固根柢,革易時敝也。」
《文明小史.第一回》:「原來這位姚老先生,學問極有根柢,古文工夫尤深。」
英語 root, foundation
德語 Grundlage (S)?
根柢
根柢,漢語詞匯。拼音:gēn dǐ
釋義:(1).草木的根。2).比喻事物的根基。3).植根
【根】:1.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能夠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養分,有的根還能貯藏養料。2.比喻子孫后代:這孩子是他們家的根。3.(根兒)物體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東西連著的地方:耳根。舌根。墻根。根基。根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細:禍根。尋根。從根兒上解決問題。知根知底。5.根本地;徹底:根究。根治。根絕。6.依據;作為根本:根據。無根之談。7.用于細長的東西:兩根筷子。一根無縫鋼管。8.方根的簡稱。9.一元方程的解。10.姓。
【柢】:[dǐ]樹木的根;引申為基礎:根深柢固。他的英文很有根柢。[chí]1.碓衡,杵柄。《集韻·支韻》:“柢,《字林》:碓衡。”2.桃。《集韻·支韻》:“柢,桃也。”
他的根柢深厚,信手拈來,都成妙筆。
這關頭在黌舍,最根柢的仍是要整體晉升黌舍的德育水平,讓學生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文明的心態使用手機。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清晨,美國根柢沒有取得申飭。
主體思想是先軍思想的根柢,先軍思想是主體思想的光輝體現。
四庫館臣稱他的文章“學有根柢,所作亦宏贍淹雅,具有典則,其四六、表、啟,尤凝重不佻,有古作者之遺范”。
四庫館臣稱他的文章“學有根柢,所作亦宏贍淹雅”。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
其《實錄》中所書德宗、順宗朝禁中事,尋訪根柢,蓋起謬傳,諒非信史。
三百篇變而為騷,騷變為漢魏古詩,根柢性情,籠挫萬態,高天深淵,窮工極變,而不能出于太史公之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