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棨怎么讀 棨的意思

    “棨”字共有1個讀音: [qǐ]  
    棨
    漢字
    讀音 [qǐ]
    注音 ㄑㄧˇ
    部首 [木]  木字旁
    筆畫 總筆畫:12 部外:8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8E8
    其它編碼 五筆:ynts 倉頡:hkd 鄭碼:wmmf 四角:38904
    筆順編碼 451331341234
    筆順筆畫 丶フ一ノノ一ノ丶一丨ノ丶
    筆順名稱 點 橫折 橫 撇 撇 橫 撇 點 橫 豎 撇 捺

    棨字的意思

    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來證明身份的東西。用木頭做成,像戟的樣子。

    棨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qǐ ㄑㄧˇ

    古代用木頭做的一種通行證,略似戟形:棨信。 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種儀仗,木制,形狀似戟:棨戟。

    英語 tally or wooden pass

    法語 pointage pour passer par un passage

    棨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木,啟省聲。本義:古代用木制的一種符信,通過津關的憑證)

    (2) 同本義[tally]

    棨,傳信也。——《說文》

    除關無用棨傳。——《漢書·文帝紀》。注:“棨者,刻木為合符也。”

    (3) 又如:棨傳(古代作通行憑證用的一種木制符信);棨信(傳信的符證)

    (4) 有繒衣的戟。為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 [flags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建幢棨。——《漢書·韓延壽傳》。注:“有衣之戟也。”

    棨戟十。——《漢書·匈奴傳》

    (5) 又如:棨戟(有繒衣或油漆的木戟);棨戶(設有棨戟的門戶)

    棨字的辭典解釋

    棨ㄑㄧˇqǐ名

    古時一種通行的憑證,以木頭刻成,形狀像戟。《說文解字·木部》:「棨,傳,信也。」漢·李尤〈印銘〉:「赤紱在報,非印不明;棨、傳、符、節,非印不行。」《宋書·卷一五·禮志二》:「皇太子夜開諸門,墨令,銀字棨傳令信。」

    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通常以木制成,形狀似戟,上有赤黑色的繒衣套住。《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延壽衣黃紈方領,駕四馬,傅總,建幢棨,植羽葆,鼓車歌車。」

    康熙字典解釋

    棨【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韻會》康禮切《集韻》遣禮切《正韻》祛禮切,??音啓。《說文》傳信也。《韻會》形如戟,有旛,書之,吏執爲信。《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前漢·文帝紀註》棨者,刻木爲合符也。

    又《玉篇》兵攔也。《前漢·匈奴傳》有衣之戟曰棨。《師古曰》以赤黑繒爲之。《崔豹·古今註》棨戟,殳之遺象也。前驅之器,以木爲之。後世以赤油韜之,謂之油戟,亦謂之棨戟,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棨【卷六】【木部】

    傳,信也。從木啟省聲。康禮切

    說文解字注

    (棨)傳信也。此字蒙上槧札檢檄爲次。若今之文書也。漢孝文紀。除關無用傳。張晏曰。傳、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也。李奇曰。傳、棨也。師古曰。古者或用棨。或用繒帛。棨者、刻木爲合符也。按用繒帛謂之繻。終軍傳曰。關吏予軍繻是也。用木謂之棨。此云傳信也是也。傳讀張戀反。釋名曰。棨、詣也。以啓語官司所至詣也。當謂此。今本譌舛不可讀。爲正之如此。從木。啓省聲。康禮切。十五部。今字棨釋爲兵闌。

    棨字組詞

    棨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棨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