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櫟怎么讀 櫟的意思

    “櫟”字共有2個讀音: [lì]   [yuè]  
    櫟
    漢字
    讀音 [lì]
    [yuè]
    注音 ㄌㄧˋ|ㄩㄝˋ
    部首 [木]  木字旁
    筆畫 總筆畫:19 部外:15
    異體字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簡體字形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ADF
    其它編碼 五筆:sxrs|srxs 倉頡:dvid 鄭碼:fzzf 四角:42994
    筆順編碼 1234325115545541234
    筆順筆畫 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フフ丶フフ丶一丨ノ丶
    筆順名稱 橫 豎 撇 點 撇 豎 橫折 橫 橫 撇折 撇折 點 撇折 撇折 點 橫 豎 撇 捺

    櫟字的意思

    [lì]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制傢俱,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yuè]

    〔櫟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櫟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lì ㄌㄧˋ

     ◎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制傢俱,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其它字義


    yuè ㄩㄝˋ

     ◎ 〔櫟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英語 chestnut-leaved oak; oak

    德語 Eiche (S)

    法語 chêne

    櫟字的詳細解釋

    櫟字的辭典解釋

    櫟ㄌㄧˋlì 名

    植物名。殼斗科麻櫟屬,落葉喬木。枝灰色,皮孔隆起。葉狹長,互生,邊緣鋸齒粗大。果實橢圓而端尖。種子可食,木材不適建筑用。

    康熙字典解釋

    櫟【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5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葉,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櫟【卷六】【木部】

    木也。從木樂聲。郎擊切

    說文解字注

    (櫟)櫟木也。秦風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櫟。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爲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機以爲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作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櫟實也。一曰様??。木部栩下云。柔也。其草一曰様。此則謂草??爲櫟實。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爲櫟。又云。栩今柞櫟也。草下櫟實字非木部之櫟。許意栩柔、様草爲一物。是名柞櫟。亦名櫟。而非柞也。亦非子梂生之櫟也。柞與棫爲類。櫟似椒榝。鄭箋大雅云。柞櫟也。則以柞與柞櫟合爲一耳。從木。樂聲。郎擊切。古音在二部。

    櫟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櫟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