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讀音 歐陽修的意思
歐陽修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 歐
- 陽
- 修
“歐陽修”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ōu yáng xiū]
- 漢字注音:
- ㄡ ㄧㄤˊ ㄒㄧㄡ
- 簡繁字形:
- 歐陽修
- 是否常用:
- 否
“歐陽修”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歐陽修 ōuyáng Xiū
[Ouyang Xiu] (1007—1072)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吉水(今屬江西)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早年曾支持范仲淹的改革,但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政治上比較保守。他是北宋文壇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列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宋祁合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
辭典解釋
歐陽修 ōu yáng xiū ㄡ ㄧㄤˊ ㄒㄧㄡ 人名。(西元1007~1072)?字永叔,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謚文忠。著有新五代史、文忠集、六一詞等,并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也作「歐陽修」。
英語 Ouyang Xiu (1007-1072)?, Northern Song dynasty prose writer and historian
德語 Ouyang Xiu (Eig, Pers, 1007 - 1072)?
法語 Ouyang Xiu
網絡解釋
歐陽修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歐陽修”的單字解釋
【歐】:同“歐”。
【陽】:同“陽”。
【修】:1.修飾:裝修。修辭。2.修理;整治:修車。修橋補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3.寫;編寫:修函。修史。修縣志。4.(學問、品行方面)學習和鍛煉:修養。修業。進修。這學期多修了兩門課。5.修行(迷信):修煉。修仙。6.興建;建筑:修建。修水庫。新修了一條鐵路。7.剪或削,使整齊:修樹枝。修指甲。8.指修正主義:反修防修。9.姓。10.長;高:修長。修竹。
“歐陽修”的相關詞語
* 歐陽修的讀音是:ōu yáng xiū,歐陽修的意思:歐陽修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基本解釋
歐陽修 ōuyáng Xiū
[Ouyang Xiu] (1007—1072)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吉水(今屬江西)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早年曾支持范仲淹的改革,但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政治上比較保守。他是北宋文壇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列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宋祁合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
辭典解釋
歐陽修 ōu yáng xiū ㄡ ㄧㄤˊ ㄒㄧㄡ人名。(西元1007~1072)?字永叔,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謚文忠。著有新五代史、文忠集、六一詞等,并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也作「歐陽修」。
英語 Ouyang Xiu (1007-1072)?, Northern Song dynasty prose writer and historian
德語 Ouyang Xiu (Eig, Pers, 1007 - 1072)?
法語 Ouyang Xiu
歐陽修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歐】:同“歐”。
【陽】:同“陽”。
【修】:1.修飾:裝修。修辭。2.修理;整治:修車。修橋補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3.寫;編寫:修函。修史。修縣志。4.(學問、品行方面)學習和鍛煉:修養。修業。進修。這學期多修了兩門課。5.修行(迷信):修煉。修仙。6.興建;建筑:修建。修水庫。新修了一條鐵路。7.剪或削,使整齊:修樹枝。修指甲。8.指修正主義:反修防修。9.姓。10.長;高:修長。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