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印官的讀音 正印官的意思
正印官 明清制度,從布政使到知州、知縣等各級地方長官,所用的印是正方形的,故名。其他臨時差委以及不在正規系統內的官員都不用正式的印,即不稱為正印官。習慣上,兩種官對舉的時候,稱為印委各員。
- 正
- 印
- 官
“正印官”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èng yìn guān]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正印官”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地方各級長官,如知府、知縣等。明清時,以其主管一級政府之政務,有輔佐僚屬,且用正方形官印,故稱。
網絡解釋
正印官
明清制度,從布政使到知州、知縣等各級地方長官,所用的印是正方形的,故名。其他臨時差委以及不在正規系統內的官員都不用正式的印,即不稱為正印官。習慣上,兩種官對舉的時候,稱為印委各員。
“正印官”的單字解釋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跟“歪”相對):正南。正前方。前后對正。這幅畫掛得不正。2.位置在中間(跟“側、偏”相對):正房。正院兒。3.用于時間,指正在那一點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對):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術不正。6.正當:正路。正理。錢的來路不正。7.(色、味)純正:正紅。正黃。顏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體。9.屬性詞。基本的;主要的(區別于“副”):正文。正編。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印】:1.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2.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印印錢”)。3.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發(fā)。4.彼此符合:印證。心心相印。5.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6.姓。
【官】:1.政府機關或軍隊中經過任命的、一定等級以上的公職人員:官員。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屬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廁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正印官”的相關詞語
* 正印官的讀音是:zhèng yìn guān,正印官的意思:正印官 明清制度,從布政使到知州、知縣等各級地方長官,所用的印是正方形的,故名。其他臨時差委以及不在正規系統內的官員都不用正式的印,即不稱為正印官。習慣上,兩種官對舉的時候,稱為印委各員。
基本解釋
指地方各級長官,如知府、知縣等。明清時,以其主管一級政府之政務,有輔佐僚屬,且用正方形官印,故稱。正印官
明清制度,從布政使到知州、知縣等各級地方長官,所用的印是正方形的,故名。其他臨時差委以及不在正規系統內的官員都不用正式的印,即不稱為正印官。習慣上,兩種官對舉的時候,稱為印委各員。【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跟“歪”相對):正南。正前方。前后對正。這幅畫掛得不正。2.位置在中間(跟“側、偏”相對):正房。正院兒。3.用于時間,指正在那一點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對):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術不正。6.正當:正路。正理。錢的來路不正。7.(色、味)純正:正紅。正黃。顏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體。9.屬性詞。基本的;主要的(區別于“副”):正文。正編。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印】:1.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2.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印印錢”)。3.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發(fā)。4.彼此符合:印證。心心相印。5.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6.姓。
【官】:1.政府機關或軍隊中經過任命的、一定等級以上的公職人員:官員。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屬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廁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