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畢羅的讀音 畢羅的意思

    畢羅 bì luó (畢羅) 1.包羅;囊括。語出《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毛 傳:“於其飛乃畢掩而羅之。”《莊子·天下》:“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成玄英 疏:“包羅庶物,囊括宇內。” 2.食品名。也作饆饠。原指抓飯,后亦指餅類。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畢羅者。蕃中 畢氏 、 羅氏, 好食此味,今字從‘食’,非也。” 宋 朱熹 《次秀野滄波館刈麥》詩:“霞觴政自夸真一,香缽何煩問畢羅。” 明 楊慎 《畢羅》:“《集韻》:‘畢羅,修食也。’按小說, 唐 宰相有櫻筍廚,食之精者有櫻桃饆饠。今北人呼為波波,南人訛為磨磨。” 3.唐代“畢羅”是盛行于南北各地的著名小吃,(內有餡能蒸而食之和烤而食之)也有人說是波斯傳入的一種饅頭(包子)。早在1500年前,南北朝時,畢羅就傳入中國,唐代,畢羅品種較多,有“櫻桃畢羅”“天花畢羅”“蟹黃畢羅”宋代有“太平畢羅”《太平圣惠方·食治》有面制包餡經爐烤的“豬肝畢羅”“羊腎畢羅”“羊肝畢羅”等。 xiè bì luó 蟹饆饠 1.把蟹肉和蟹黃塞在蟹殼內、涂上面粉制成的食品。又稱芙蓉蟹,俗名蟹匣子。
    • luó

    “畢羅”的讀音

    拼音讀音
    [bì luó]
    漢字注音:
    ㄅㄧˋ ㄌㄨㄛˊ
    簡繁字形:
    畢羅
    是否常用:

    “畢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包羅;囊括。語出《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毛傳:"于其飛乃畢掩而羅之。" 2.食品名。也作饆饠。

    辭典解釋

    畢羅  bì luó  ㄅㄧˋ ㄌㄨㄛˊ  

    一種面粉制食品。有餡,蒸熟可食,類似現今的包子。
    唐.李匡義《資暇集.卷下.畢羅》:「畢羅者,蕃中畢氏、羅氏好食此味,今字從食,非也。」
    也稱為「饆?」、「磨磨」。

    網絡解釋

    畢羅

    bì luó
    (畢羅)
    1.包羅;囊括。語出《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毛 傳:“於其飛乃畢掩而羅之。”《莊子·天下》:“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成玄英 疏:“包羅庶物,囊括宇內。”
    2.食品名。也作饆饠。原指抓飯,后亦指餅類。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畢羅者。蕃中 畢氏 、 羅氏, 好食此味,今字從‘食’,非也。” 宋 朱熹 《次秀野滄波館刈麥》詩:“霞觴政自夸真一,香缽何煩問畢羅。” 明 楊慎 《畢羅》:“《集韻》:‘畢羅,修食也。’按小說, 唐 宰相有櫻筍廚,食之精者有櫻桃饆饠。今北人呼為波波,南人訛為磨磨。”
    3.唐代“畢羅”是盛行于南北各地的著名小吃,(內有餡能蒸而食之和烤而食之)也有人說是波斯傳入的一種饅頭(包子)。早在1500年前,南北朝時,畢羅就傳入中國,唐代,畢羅品種較多,有“櫻桃畢羅”“天花畢羅”“蟹黃畢羅”宋代有“太平畢羅”《太平圣惠方·食治》有面制包餡經爐烤的“豬肝畢羅”“羊腎畢羅”“羊肝畢羅”等。
    xiè bì luó
    蟹饆饠
    1.把蟹肉和蟹黃塞在蟹殼內、涂上面粉制成的食品。又稱芙蓉蟹,俗名蟹匣子。

    “畢羅”的單字解釋

    】:1.完結;完成:禮畢。畢其功于一役。2.全;完全:畢生。畢力。群賢畢至。3.二十八宿之一。4.姓。
    】:1.捕鳥的網:羅網。天羅地網。2.張網捕(鳥):門可羅雀。3.招請;搜集:羅致。網羅。搜羅。4.陳列:羅列。星羅棋布。5.一種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張網狀物,用來使細的粉末或流質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絹羅。銅絲羅。把面過一次羅。6.過羅:羅面。把面再羅一過兒。7.質地稀疏的絲織品:羅衣。羅扇。輕羅。綾羅綢緞。8.姓。9.用于商業,12打(144件)為1羅。[英gross]

    “畢羅”的相關詞語

    * 畢羅的讀音是:bì luó,畢羅的意思:畢羅 bì luó (畢羅) 1.包羅;囊括。語出《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毛 傳:“於其飛乃畢掩而羅之。”《莊子·天下》:“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成玄英 疏:“包羅庶物,囊括宇內。” 2.食品名。也作饆饠。原指抓飯,后亦指餅類。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畢羅者。蕃中 畢氏 、 羅氏, 好食此味,今字從‘食’,非也。” 宋 朱熹 《次秀野滄波館刈麥》詩:“霞觴政自夸真一,香缽何煩問畢羅。” 明 楊慎 《畢羅》:“《集韻》:‘畢羅,修食也。’按小說, 唐 宰相有櫻筍廚,食之精者有櫻桃饆饠。今北人呼為波波,南人訛為磨磨。” 3.唐代“畢羅”是盛行于南北各地的著名小吃,(內有餡能蒸而食之和烤而食之)也有人說是波斯傳入的一種饅頭(包子)。早在1500年前,南北朝時,畢羅就傳入中國,唐代,畢羅品種較多,有“櫻桃畢羅”“天花畢羅”“蟹黃畢羅”宋代有“太平畢羅”《太平圣惠方·食治》有面制包餡經爐烤的“豬肝畢羅”“羊腎畢羅”“羊肝畢羅”等。 xiè bì luó 蟹饆饠 1.把蟹肉和蟹黃塞在蟹殼內、涂上面粉制成的食品。又稱芙蓉蟹,俗名蟹匣子。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