汧怎么讀 汧的意思

漢字 | 汧 |
---|---|
讀音 |
|
注音 | ㄑㄧㄢ |
部首 | [氵] 三點水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4 |
異體字 | 岍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C67 |
其它編碼 | 五筆:igah 倉頡:emt 鄭碼:vae 四角:31140 |
筆順編碼 | 4411132 |
筆順筆畫 | 丶丶一一一ノ丨 |
筆順名稱 | 點 點 提 橫 橫 撇 豎 |
汧字的意思
汧河,水名,在陜西,今作千河。汧陽(Qiānyáng),地名,在陜西,今作千陽。
汧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汧
qiān ㄑㄧㄢˉ
◎ 〔汧水〕今千河的古稱,源出中國甘肅省,流經陜西省入渭河。
英語 name of a river in Shangdong; marsh; float
德語 fl??en, gleiten
法語 marais,flotter
汧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汧 Qiān
〈名〉
汧陽,縣名 [Qian county],在陜西省。今作千陽
汧字的辭典解釋
水泉溢出所形成的沼澤。《爾雅·釋水》:「汧,出不流。」晉·郭璞·注:「水流潛出便自停成污池。」
康熙字典解釋
汧【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正字通》與汧同,俗省。《唐韻》《正韻》苦堅切《集韻》《韻會》輕煙切,??音牽。水名。《說文》水出扶風汧縣,西北入渭。《水經注》汧水,出汧縣蒲谷鄕弦中谷。《爾雅·釋水》汧出不流。《註》水泉潛出,自停成汙池也。
又水決之澤爲汧。《疏》凡水爲人所決,爲陂障者,亦與出不流者,名爲汧。
又汧陽,縣名。《廣輿記》屬鳳翔府,漢隃糜,後周汧陽。
又《唐韻》苦薦切。《集韻》輕甸切,??音俔。
又《集韻》詰定切,音罄。義??同。
又《集韻》倪堅切,音姸。淨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汧【卷十一】【水部】
水。出扶風汧縣西北,入渭。從水幵聲。苦堅切
說文解字注
(汧)汧水。出右扶風汧縣西北。句。入渭。右扶風汧、二志同。前志汧下曰。吳山在西。古文?爲汧山。雍州山。又曰。汧水出西北入渭。後志汧下曰。有吳嶽山。本名汧。汧水出。按前志不云汧水出汧山。後志乃云爾。汧故城當卽今陝西鳳翔府隴州州治東南汧源廢縣。?地志曰。故汧城在隴州南三里。汧山在今隴州西北。禹貢之?、周禮之嶽山也。汧陽河、卽古汧水出焉。東南流經汧陽縣。至寳雞縣縣東三十里合於渭。班、許皆於西北句絕。此水自西北而東南也。從水。幵聲。苦堅切。十二部。